近年來,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打造“企業、公共區域、沿江泵站”全流程的水環境管理體系,通過“軟硬兼施”嚴守水環境安全底線,化工園區水環境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水環境質量得到切實改善,長期穩定在地表四類水標準,部分流域達到地表二類水標準。
“軟”抓管理聚合力。常州濱開區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制定《化工企業內部雨污水管網系統設計建設標準》,組織企業按照“雨水明溝”“污水明管”完成雨污分流排查及提檔升級,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同時該區雨水排放由“傳統重力自流”改為“壓力管道輸送”,安裝CODcr、電導率、pH和流量等在線監控;污水排放全部采用明管,一企一管至污水處理廠,監控數據與園區平臺聯網,真正實現源頭、過程、末端全覆蓋監管,智能化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硬”抓建設促提升。常州濱開區累計投入近7億元對公共區域雨污水系統進行重構。截至8月底,該區累計新改建雨水明渠約40千米;配套建設13座應急閘壩和5座公共區域初期雨水池;配套應急提升管路至污水廠,重要河道安裝地表水在線實時監測;累計新建污水明管67千米,走公共管廊架高輸送,各污水收集泵站均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對園區原地下雨、污水管網系統實施封堵截斷,徹底消除遺留地下管網的環境隱患,有效提升雨污水管網收集效益和管網養護水平。
嚴守底線盯長效。常州濱開區收集的雨水通過沿江5座排澇泵站排入長江,各排澇泵站均設置閘控和水質在線監控系統,增設特征污染物在線監測,聯網園區平臺進行實時監控預警。濱開區還定期開展“回頭看”工作,對發現問題逐項逐條推進整改落實;制定沿江排澇泵站排水管控辦法,經區生態環境部門檢測達標后由水利部門統一實施排放,嚴防污染物入江;制定水質異常下的應急管理辦法,嚴守防控底線。如今,該區水環境已從“突擊性治理”變為“常態化管理”,從“一日之功”向“久久為功”升級。
下一步,常州濱開區將持續推進全流程水環境質量管理工作高效運轉,高標準提升集園區“企業—公共管網(應急池)—區內水體”三級防控體系為一體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范體系建設,切實守牢水環境安全底線。
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