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文明的搖籃。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水,一切生物的生存也都離不開水,河流和湖泊孕育著人類輝煌的文明。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水體污染漸漸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為了保護水資源,2007年,我國啟動了“水體污染控制和治理重大專項”,致力于系統解決水環境治理問題。經過10多年來的治理,如今基本已經解決水污染所帶來的諸多問題。

鄭州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的高鏡清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正是水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他扎根深研、開拓創新,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學養深厚、嚴謹治學,助推了學科發展;他融合產學研,將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產業化,極大提升了我國水污染治理能力和綜合治理水平。
扎根深耕科研結碩果
出生于1980年10月的高鏡清,是一名準80后,他于1999年畢業于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2003年,他于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博連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迄今為止,高鏡清扎根于水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領域,現已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外專局重點項目、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河南省科技廳重大專項子課題、河南省科技廳產學研項目、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河南省科技廳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河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等縱向和橫向研究課題100余項。
憑借優異的科研成果,高鏡清主持和參與編制完成了《河南省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技術規范》《河南省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工程技術規范》《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研發技術成果已在全國范圍,包括河南、廣東、湖南、云南、安徽等200余項工程項目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涉及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城鎮污水處理工程、河湖凈化工程、黑臭水體生物修復工程等。
由于優秀的科研成果和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突出貢獻,高鏡清屢獲殊榮,他先后被評為“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創業緊缺人才、“鄭州市高層次人才”,“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其科研成果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中國發明創業成果獎二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第八屆鄭州市青年科技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鄭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0項。
創新成果應用產業化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歷史悠久,夏商周以來,即為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三國軍事家徐庶、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都在此留下許多佳話。流經潁東區的潁河被稱為沙潁河,是淮河最大支流,是阜陽水運的主通道,潁河是淮河流域歷史上航運、農業灌溉的重要水源。
為此,在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沙潁河流域差異化水質目標管理與多目標智能管理平臺構建課題”中,由高鏡清負責主持其中的沙潁河流域“一證鏈式”污染源管理技術集成與驗證子課題。他帶領團隊基于沙潁河流域差異化水質目標管理需求,利用多閘壩流域地表-地下水污染物循環與轉化模型技術,制定綜合考慮點-面源負荷削減的流域動態最大日負荷總量(TMDL)計劃;綜合考慮污廢水處理及項目研發的農業及其伴生型行業污染治理技術,進行點-面源負荷減排潛力分析,提出沙潁河流域污染負荷差異化排放限值;以該污染負荷限值為約束,建立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聯動管理機制,形成“一證鏈式”污染源管理技術體系,并在沙潁河流域典型區域進行應用示范與驗證,為沙潁河流域水環境精準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該項目以沙潁河流域差異化水質目標實現為核心,針對排污許可核發管理類別不夠細化、基于水質的排污許可限值核定方法亟待突破及排污許可證后監管技術支撐不足等問題,以污染源全過程控制為主線,創新構建了“證前準入-證中核定-證后監管”的全過程“一證鏈式”污染源管理集成技術。據高鏡清介紹,所謂“一證鏈式”污染源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構建技術,是基于對流域現行環境管理制度現存問題的梳理,對環境管理的基礎理論開展分析,明晰環境保護的博弈主體,探尋解決主要博弈主體間矛盾的激勵相容約束方法,并創新融入“鏈式管理”的相關理論,提出“一證鏈式”排污許可環境管理制度的理論內涵。以內涵為執行準則,落腳于制度實際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政策規制和經濟激勵合力作用下,以“證前-證中-證后”管理模式實施的“一證鏈式”排污許可環境管理制度
通過“一證鏈式”排污許可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實現管理減排,減少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沙潁河流域“一證鏈式”環境管理制度的融合研究,可提升沙潁河流域精細化水環境管理,促進流域環境管理體系發揮最大功效;沙潁河流域典型行業排污許可名錄的建立,更符合流域特點,可為流域水環境管理提供特征化和地方化管理;基于“差異化、精細化、動態化”排污許可量核定技術體系,可解決流域污染物排放量與水質達標相脫節的問題,為排污許可制度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本子課題所集成的這些技術不僅僅適用于沙潁河流域,對于其它相似地區和流域的污染減排和水環境質量改善均具有借鑒作用,具有較為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目前,沙潁河流域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一證鏈式”污染源管理技術制定了環保行業相關規范,有效地提升了流域污染源管理水平,保障流域相關產業穩定健康發展;通過水環境管理政策帶動環保產業有序發展,保障淮河流域人民生命安全與社會的長治久安。
該課題實施以來,基于水質目標管理技術框架開展排污許可“一證鏈式”管理技術在沙潁河流域及河南省得到了推廣和應用。2017年以來,高鏡清帶領團隊依托課題研究成果,為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在“證前”的銜接提供了政策建議、為排污許可證后的核查、監管提供了技術指南在賈魯河流域開展了技術示范,指導510家發證企業的證后核查監管工作,對排污企業許可排放限值、自行監測及證后的核查監管提出要求,課題研究成果為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有效提高了部門決策效益。
與此同時,高鏡清團隊開展了固定污染源“證前-證中-證后”一證鏈式污染源管理技術研究,形成農副食品加工行業及畜禽養殖業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排污許可證后監管指南等文件。依托課題研究成果,周口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印發了《周口市排污許可證后監管檢查指南》《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證后監管要點》,為排污許可證后監管提供了技術指導,在周口市全流域(含潁河、賈魯河等)開展了技術示范,課題研究成果為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有效提高了部門決策效益,促進區域環境質量的改善和提升。
一方晴天、一潭碧水,這是最宜居生態的環境。未來,高鏡清將進一步加強成果的推廣應用,助力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與此同時,在課題成果的基礎上,他進一步加強技術的總結凝練,以流域水質改善為目標,在流域基于水質的排放限值核定、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方面為地方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解決水污染問題,守護生態環境,助力實現建設美麗中國夢。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