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國膜工業協會、中國化工環保協會及中化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
大會圍繞“科技創新引領,人水和諧共生”主題,聚焦水業技術創新與發展需求,針對“水資源節約利用與安全保障”“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循環利用”“水生態保護修復與新能源水處理”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助力水行業高質量發展。來自相關主管部門領導、行業院士專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代表、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交流水業發展趨勢,展望水業發展前景。

圖為2024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會場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泰指出,近年來,國家發改委與各有關部門一道,不斷加大工業、農業、城市節水力度,推進非常規水資源的規模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3年,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2年的0.516%提高到0.576%(該系數每提升0.001%年用水量可以節約3.6億立方米)。工業方面,國家大規模推進實施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2023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分別下降了60%和64.7%。
“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翻番的情況下,用水總量一直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可以說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與水資源消耗強度穩定下降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李泰表示,“與此同時,更要看到我國水資源形勢仍不容樂觀,水資源現狀與發展仍存在較大矛盾。加快發展節水產業、推動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新時代節水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膜技術廣泛應用于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處理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產業發展及工程應用方面趨向綠色化、資源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我國水業發展的主力技術和水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長鄭根江在致辭中介紹,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已建成規模各類膜法工業廢水資源化工程700多個,年處理能力達75億立方米。已建成市政飲用水深度處理工程400多個,產水規模達75億立方米。
當前,化工環保工作仍面臨著諸多挑戰。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由于原料種類多、工業路線長、產生廢物種類多、處理困難成為水資源使用和廢水排放量較大的工業行業。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針對行業廢水的治理難題,在環保技術交流、推廣和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周獻慧在致辭中表示,“行業廢水排放量占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近20%,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在工業行業排名前列,尤其是高含鹽、高含酸、高氨氮、含重金屬和難降解等五類廢水是行業治理的難題,急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入開展水環境保護,大力推進行業水資源利用和治理工作。”
工業是我國重要的用水部門之一,推進工業水效提升是推動工業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約節約利用轉變的內在要求,是緩解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重要途徑,對于推動相關產業綠色發展意義重大。
“從工業領域看,我國仍存在地區間、行業間用水效率不平衡、非常規水利用不足、關鍵技術與裝備存在短板、節水標準應有欠缺等問題,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工業節水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二級巡視員慕穎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下一步,將以實現工業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推動廢水處理環保裝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推動工業節水工作。
大會指出,我國淡水資源短缺,特別是沿海和海島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尤為突出,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馮磊在致辭中介紹,水資源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海水淡化作為增加水資源供給,提升水資源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徑,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也將成為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之一。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將一如既往密切配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布局和系統謀劃,積極引導和支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的產業發展,立足保障我國沿海水資源安全保障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
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席北斗做了題為《填埋場滲濾液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初探》的報告,他表示,如何實現垃圾滲濾液的減污降碳、能源自給、土壤地下水修復是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同時2023-2025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也提出來滲濾液的處理。
在院士主旨報告環節,多位院士和行業專家就膜分離技術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水系統管控與數字化助力、水處理與水利用助力“雙碳”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環境保護與飲用水安全保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講解與分享。這些報告不僅展示了當前水業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也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大會還設立了多個分論壇,包括工水共濟·水循環技術創新與水效提升,地水共生·苦咸水淡化與鹽堿地綜合治理,人水共融·城市供排水、海水淡化與農飲水安全等議題,各分論壇通過主旨報告、案例分享等形式深入開展,將進一步推動水資源的節約與高效利用,為水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未來,隨著水資源問題的日益突出,水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將繼續發揮其在行業交流與技術推廣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水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作為大會主辦方,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成敏表示,未來,中國中化將繼續堅持系統觀念,構建以膜產品及膜法水處理為核心的水循環產業鏈,提供海水淡化、供水、污水處理、廢水資源化、高品質飲用水等領域的技術、產品、工程以及運營服務,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促進業務的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水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