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河長制辦公室舉辦的廣東省水經濟座談會在江門鶴山市召開,會議總結了全省水經濟試點項目建設成效,交流先進經驗做法,探討水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任務。
央廣網記者從會議現場了解到,自水經濟試點建設工作開展以來,16宗省級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7.3億元,已有13宗項目投入運營,試點建設期內新增直接就業崗位超過1500個,2024年度累計吸引游客2404萬人次,實現運營收入8.3億元。

水經濟項目精彩紛呈,水經濟業態生機勃勃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水經濟,是廣東為鼓勵各地探索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而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
2023年6月,廣東省河長制辦公室印發了《廣東省水經濟試點建設工作方案》《廣東省水經濟試點主要業態工作指引(試行)》,以發展水上運動、水系旅游(含河湖游輪游艇)、水文旅文創、濱水休閑康養、優質水開發利用等綠色水經濟新業態為重點方向,部署開展“10+2”(10個省級項目+江門、佛山2個全域試點市)省級水經濟試點建設工作。
會上,廣東省河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因地制宜、政企合力,做好水文章,激活綠色水經濟,有效推動了水生態資源向水經濟效益轉化,廣東省水經濟發展生機勃勃。
其中,清遠市打造了北江夜游航線,利用濱水區域建設“旅游+商業+文化”的特色夜游休閑空間,2024年累計吸引游客22萬人次。
汕尾市品清湖水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打造集汕尾風情、潮流藝術氛圍、市井煙火氣于一體的特色夜市,2024年累計吸引游客224萬人次。
佛山市順德區桂畔湖水韻文旅綜合項目薈萃龍舟、美食等傳統文化和旅游元素,打造全業態、全天候、全客群的創新文旅產品,2024年累計吸引游客1600萬人次。
廣州市南沙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上運動基地項目以特許經營模式落地建設,積極舉辦龍舟、賽艇、皮劃艇等培訓和賽事活動,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水上休閑娛樂體驗,新增就業崗位超300個。
廣州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利用沙溪水庫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打造了一個集建筑、園林、花卉、美食、水上運動、自然教育于一體的“水+農文教旅”多產業融合發展格局,2024年度累計接待游客25萬人次,增加就業崗位近200個,帶動了周邊村民興辦民宿與農家樂。
河源市萬綠湖優質水利用項目,吸引了多家水飲料及食品頭部企業落戶投資,重點開發包裝飲用水、飲料等產品,朝著打造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目標邁進。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廣東16宗省級水經濟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7.3億元,13宗項目投入運營,新增就業崗位超1500個,2024年度累計吸引游客2404萬人次,實現運營收入8.3億元。
此外,21個地級以上市共開展市級試點項目68宗、縣級試點項目31宗,謀劃儲備項目270宗,綜合省、市級試點和儲備項目,全省范圍內已謀劃儲備了總投資近1000億元的水經濟新業態項目,綠色水經濟新業態發展迎來建設投資熱潮。
記者注意到,在省級試點項目中,社會資本投資共計33.2億元,占比近90%。在近1000億元的儲備項目中,投資主體也以民企為主,水經濟得到社會資本的大力青睞,水利自身造血能力明顯增強。
保護、發展雙管齊下,生態、經濟兩頭開花 廣東省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廳副廳長陳仁著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水經濟試點項目的建設,一方面,有效推動了廣東各地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經濟價值的有效轉化;另一方面,項目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融合統一。
近年來,隨著河湖長制的全面推行,廣東開展了“清四亂”“五清”專項整治行動、“讓廣東河湖更美”大行動,高質量建設萬里碧道,打造綠美碧帶,建設幸福河湖,常態化開展水塘河道清淤,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依托良好江河湖庫生態環境,廣東水經濟磅礴生長。
揭陽市普寧市南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偉慶向央廣網記者介紹,過去南溪鎮河道淤積,污染嚴重,破壞了南溪鎮的水鄉特色。近年來,南溪鎮提出“治水興鎮”的口號,全面開展內河綜合整治工作。尤其是水經濟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南溪鎮修碧道、治河道、建鄉村,依托潮汕文化和溫婉水鄉風情,加快推進全域鄉村旅游,把南溪鎮打造成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實現了鎮區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帶動周邊低收入農戶增收超3萬余元。
源林投資(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江門鶴山市源林生態樂園水經濟項目投資人關杰初表示:“投資項目之初,我的目標就是打造出適合全家前來的自然度假夢想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樂園。”
記者了解到,源林生態樂園項目圍繞青年水庫,以生態休閑、親子度假、研學科普、精致露營等大眾需求和旅游趨勢,組合“森林+湖泊+田園+溫泉”等資源優勢,已完成林相改造超8000畝,新種植油茶3500多畝,同時積極推進商業街、鄉村振興館等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7億元,樂園預計在2025年內全面開放運營。
會議指出,統籌好保護和發展,是實現水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前提,必須將生態優先貫穿項目發展全過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會議強調,要立足可持續發展謀劃水經濟項目,切實發揮好河湖長制平臺優勢,整合行政資源,扶持和監管兩手抓,重視培育水經濟產業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
陳仁著表示,未來廣東將繼續依托省內水系資源打造精品旅游航線和特色水利產品,持續發展水上運動、游輪游艇、優質水利用等項目,創造摸索更多水資源利用新業態;加強法治保障,出臺《廣東省河湖長制條例》,推動水經濟統計制度建設;加大支持力度,形成部門合力,共同推進廣東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并加強行業服務,成立省水經濟促進會,促進行業自律發展,助力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綠美生態建設。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