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凌晨1點至2點,沙坪壩區南開下穿道燈桿氣象站監測到的實時雨量達到91.4毫米!但這里并沒有如往常那樣出現內澇。
“我們通過內澇智慧化解決方案,實現了提前預警、提前疏浚,讓這里摘掉了‘老澇點’的‘帽子’。”負責排水防澇工作的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南開下穿道出口處,記者看到,這里安設著燈桿氣象站、電子水位尺、預警顯示屏等設備,可對降雨量、積水深度、排水速度等致災因素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
7月8日下午,“內澇點水位監測信息與交通信號燈實時聯動系統”預警,提示受強降雨天氣影響,南開下穿道有較大內澇風險。
南開下穿道是沙坪壩區東部城區的重要交通節點。建成后,這里因容易匯集周邊雨水,導致排水不及時而形成內澇。
近年來,沙坪壩區積極探索應對城市內澇智慧化解決方案。由該區應急辦、住建委、氣象局、交巡警等多個部門聯合打造“中心城區易澇點預警聯動”應用場景,在城區下穿道建成“內澇點水位監測信息與交通信號燈實時聯動系統”,實現城市內澇自動監測預警。南開下穿道是首個安設該系統的點位。
接到預警后,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迅速啟動排水防澇應急預案,提前調度40名搶險人員、相關車輛和排澇設備奔赴各個易澇點。其中,南開下穿道是重點。
“電子水位尺測到南開下穿道的積水高度達到30厘米時,會讓進入下穿道路口的交通燈變成紅燈,中斷交通,并在交巡警現場指揮下,提示車輛繞行。”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近年來該區對南開下穿道周邊排水管網進行了聯網和完善,根據預警提前安排人員排澇,避免了大面積積水的形成。
“與以往全靠人工判斷、巡查相比,采用這套系統后,預判時間縮短2/3以上,對水位的判斷也更為精準。”該負責人表示,近兩年來,“智慧防澇”已讓該下穿道摘掉了“老澇點”的“帽子”。
據了解,2022年6月23日沙坪壩區出現強降雨,南開下穿道最大積水深度達81厘米。該智慧系統第一次自動亮紅燈、及時中斷交通,確保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目前,該區已有十多個重要內澇點使用了該系統。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