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總量的提升,必定會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環境質量的下降。然而“十一五”期間,天津經濟發展的巨變,并沒有導致能源消耗增長和環境污染加重、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那么,天津“經濟總量一升、節能減排一降”的喜人情勢是如何得來的?
近日,記者帶著這個話題,走訪了天津相關部門,就“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情況與從事經濟和環保工作的負責人分別進行交流座談。他們認為,剛剛過去的“十一五”,對天津來講是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在積極做好經濟發展“加法”的同時,還堅決做好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工藝、設備及產品這個“減法”,使得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在2009年達到0.84噸標準煤,4年間累計下降20.1%;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減排成就位居全國先進行列。
高端產業占據優勢
“十一五”期間,天津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抓大項目、好項目不放手,通過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促調整、促轉型、促升級,著力構筑高端產業高地。
天津市環保局局長嚴定中舉例說,現在天津的八大優勢支柱產業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他們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已占全市工業總比重超過90%。這才讓天津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原有的老工業基地的傳統產業多,經濟總量小,基礎比較薄,能耗高、污染重的經濟結構有了徹底改變。
制度建設保障減排
5年來,通過建立高效的組織領導機制、目標責任機制、工作調度機制、工作預警和督察督辦機制,逐步建立了條塊結合、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減排工作機制,有力保障了減排工作順利進行。通過抓住重點,夯實基礎,全面落實減排工程。以火電企業脫硫治理、污水處理廠建設、關停淘汰落后產能為重點,采取倒逼機制、上大壓小、減量置換和限期淘汰等措施,科學合理安排項目,全面落實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和結構減排等措施,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重點推動工程減排。大力推進火電企業脫硫和污水處理廠等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完成51臺931.8萬千瓦火電機組的脫硫治理,423臺10t/h以上的燃煤鍋爐高效脫硫技術改造;新建和改造60家總處理能力達260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完成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樂金電子天津電氣有限公司等工業治理項目56個。
積極推進結構減排。堅持以減排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淘汰關停天津市第二煤氣廠、天津匯宇實業有限公司等化學需氧量結構調整項目80個;淘汰關停天津軍糧城發電有限公司、陳塘熱電有限公司等4臺17.5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和天津市頂?;た倧S、天津福津木業有限公司等32個二氧化硫結構調整項目。
嚴格落實管理減排。加強已運行治理設施的管理,著力提高減排效益。重點加強火電機組DCS和CEMS系統、污水處理廠中控平臺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提高環保部門和企業管理人員的精細化、專業化管理水平,落實規范管理要求?;痣姍C組全部安排DCS和CEMS系統,鉛封54臺火電機組脫硫旁路煙道擋板,嚴格落實脫硫電價補貼;認真落實污水處理廠中控平臺建設,落實三星電機清潔生產、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優化污水處理等化學需氧量工業污染治理監管項目。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不僅如此,天津還在減排工作中順風借勢,多措并舉,全方位推進減排工作。為加大減排工作推動力度,堅持把減排工作與全市重點工作緊密結合,并舉并促,貫穿始終。例如,把推進生態市建設作為重要平臺。以資源保障、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人居、生態文化五大體系建設為主要任務,推動四輪20項民心工程,將污染減排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
減排抓手不僅促使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使環境質量有了很大的改觀。天津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保持在305天以上,達標率達83%以上;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項指標年均值2009年以來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5年保持100%達標。(郭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