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遺址保護展示區的“漢代道路”和“官署遺址”
前天,位于西安市西北角的漢代長安城的皇宮—未央宮遺址保護“特區”正式免費開放。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漢長安城有220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都城。未央宮始建于公元前200年,是漢高祖劉邦稱帝后興建,由蕭何監造。如今2200多年過去了,原先地面上的建筑早已蕩然無存。
未央宮遺址區是漢長安城遺址最重要的保護展示區之一,總面積6平方公里多,包括整個未央宮遺址和漢長安城西南角的城墻、城壕等區域。展示區在考古發現的基礎上,通過全景復原的方式,展示了漢代的道路結構、宮墻、城墻、水系等宮殿格局。在展示區內,許多區域根據文物本體的遺存特征,采取原狀保護、覆土保護,地面模擬展示,地面礫石標識展示,考古現場展示,視窗展示等方式進行保護展示。目前可看到未央宮前殿遺址、椒房殿遺址、中央官署遺址和少府遺址等61處重點文物。
記者看到,在中央官署遺址內,覆土保護后,用夯土墻和不同顏色的石子區分著區域,白色石子鋪設的區域是原有的“天井”、“庭院”的位置,藍色石子則是房址,灰色石子則是走廊。里面一個藍色的“玻璃房”格外醒目,工作人員介紹,這種視窗展示能讓參觀者直接看到文物,下面的地漏里有一個陶制排水管。在這里還能看到2000多年前磚頭砌成的水井。
接下來未央宮遺址區將進入二期工程,繼續完善路網、恢復水系、提升綠化、完善服務,待所有工程完成以后,遺址區概貌將更加清晰。
據專家介紹,未央宮遺址展示區僅僅是漢長安城遺址的一部分,到2015年時漢長安城遺址的主要文物保護和展示工作才能全部完成,到2020年時將完全建成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
6大看點
未央宮前殿遺址:未央宮主體建筑,分前、中、后三大殿,中殿是正殿,皇帝登基、重要朝會、皇家婚喪等大典均在此舉行。現前殿遺址所存夯土臺基殘高15米,南北長350米,東西寬約200米。
椒房殿遺址:皇后所住宮殿,位于前殿之北。因宮殿墻壁使用花椒的花朵所制粉末進行粉刷而得名,同時因椒者多籽,亦取其“多子”之意。初步探明的遺址有正殿、配殿、廂房及宮內通道等。
天祿閣遺址:位于未央宮北部,南距前殿730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主要存放國家文史檔案和重要圖書典籍,司馬遷參考這些圖書寫成《史記》。
石渠閣遺址:位于天祿閣以西520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檔案館。因其周圍砌石成渠,以水環繞而得名,漢武帝以后由單一的檔案典籍收藏機構發展為兼有學術討論性質的場所。著名的“石渠閣會議”就在此召開,“石渠閣會議”確立了皇帝的最高經學權威地位。
少府遺址:是一組大規模的建筑群遺址,東西長109.9米、南北寬59米。為掌管宮廷后勤事務機構。
中央官署遺址:是一座封閉式大型院落建筑遺址,東西長135.4米,南北寬71.2米。遺址內出土了大量帶有文字的骨簽,從文字的內容判斷,此建筑的主要職能是管理郡國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