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溫州后京電鍍園區的重要配套設施之一,鹿城區后京電鍍污水處理廠,對園區內84家電鍍企業實行污水統一收集處理,日處理污水能力近萬噸。
鹿城區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是溫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鹿城始建于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相傳筑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名鹿城。鹿城自古商賈云集,素有“東甌名鎮”之稱,南宋時期詩人楊蟠就有“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的詩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畫”的美譽。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畫”的美譽。甌江岸畔,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綠意盎然;白鹿城內,綠茵鮮花、碧波垂柳、車水馬龍……遠眺鹿城,詩情濃郁的江心孤嶼,錯落有致的公園小景,淳樸善良的水鄉人家,盡收眼底、一覽無余……
#p#副標題#e#
早在2003年,鹿城區生態文明建設就已悄然邁開步伐。近年來,鹿城區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加快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資源、環境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城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市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生態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突出“五個量”
推進節能減排
把好“增量”,騰出“容量”,管住“存量”,削減“排量”,控住“總量”。通過突出“五個量”的整體把握、推進,如今鹿城的環境質量正得到穩步提升,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連續兩年實現“雙下降”,全區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2.9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去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7天。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鹿城區通過實施循環經濟“630行動計劃”,實現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別累計削減15.1%和15%的“十一五”目標任務,力爭把鹿城區建設成為溫州市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的示范區。
淘汰落后產能是解決鹿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結構性矛盾的關鍵。今年,鹿城區繼續在“五個量”的控制上嚴格把關,通過嚴格實施《溫州市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逐步限制或淘汰高消耗、高排污、低技術水平的工藝、設備和產品,限制或淘汰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不大、而對環境安全危害或威脅很大的企業;徹底關停淘汰制革行業,及時打擊取締制革區內擅自投入生產的企業,防止污染反彈,同時狠抓制革、電鍍、化工等重點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業的整治。
用能大戶的監管,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鹿城區今年著重落實部分工業企業和年耗電300萬千瓦時及以上商貿企業的節能責任制,要求各重點能耗企業制定節能實施方案,并將任務分解到每個責任人。為加強監督,鹿城區有關部門對重點用能單位密切跟蹤、實時監管,對連續兩個月單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的,采取限電等措施,對未完成節能任務的企業,取消年度評獎及優惠政策。同時,嚴格執行《浙江省建筑節能管理暫行辦法》,大力發展節能型建筑。
通過積極引導,削減“排量”,鹿城區鼓勵企業進行節能改造,重點抓好冶煉壓延、服裝鞋帽、化工、電鍍等行業的節能項目,在鞋服行業開展衣車智能節電改造、電機改造,化工行業鍋爐改造,蒸汽冷凝水回收裝置、職工宿舍空氣熱源泵改造等。并倡導循環利用,建立廢舊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在企業內部提高循環利用程度,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余氣、余熱、余壓,促進生產方式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式流程轉變。
抓好“四件事”
#p#副標題#e#
推進生態建設
“要在整治環境污染、建設環境基礎設施、發展生態經濟、推廣生態文明等4個方面狠下功夫,以更堅定的決心繼續推進生態區建設。”今年,鹿城區在生態區建設暨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推進生態區建設的具體舉措。
在環境污染整治方面,鹿城區繼續深入推進溫瑞塘河整治,基本消除廣化河、黃龍浹河等6條河道的黑臭現象,完成后京和前陳電鍍園區污水處理的化學需氧量深化治理,抓好城區范圍內餐飲業廢水整治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空氣污染、娛樂場所噪聲、餐飲業油煙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采取節假日、周末、夜間檢查和對口檢查等方式,突擊檢查重污染企業,嚴厲查處企業偷排、漏排污染物的行為,做到“發現一個,打擊一個”。
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鹿城區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確保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車、果殼箱等設備配備到位,并新增、翻修了垃圾塢50座;加強農村環衛設施建設,完成“千百工程”14個,完成5個整治村的污水處理,健全西部鄉鎮的生活污水處理功能,確保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
在發展生態經濟方面,大力發展生態型農業、綠色服務業、清潔型工業,構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為主的新興產業體系和產業鏈。目前,鹿城區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已達28家。今后,鹿城區將積極推廣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等技術,建立新型生態農業模式,力爭實現有機、綠色及無公害產品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90%。
在推廣生態文明方面,鹿城將深入實施“綠色細胞工程”,力爭創建省級綠色企業1家、省級綠色家庭3戶、省市級綠色學校3所、市級綠色社區10個,生態環境教育示范基地1個。并啟動“一鄉鎮十村”的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和生態街道創建試點工作,著力培育、挖掘亮點示范工程。
把好“三道關”
確保實現目標
加快生態區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鹿城區明確責任,“多管齊下”,通過嚴把責任關、制度關、督察關,確保實現生態區建設的各項指標。
全面加強生態區建設、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工作考核和責任追究,落實黨政“一把手”責任制,把好責任關。將萬元產值綜合能耗、萬元產值“三廢”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作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工作推進不力、完不成目標任務的實行嚴格的行政問責,直至實施“一票否決”。據了解,鹿城區明確企業的主體責任,要求全區21家年耗能1000噸標準煤以上工業企業、138家年耗電100萬千瓦時及以上商貿企業、152家電鍍企業等重點能耗、污染企業,要嚴格落實項目、資金、人員,按時完成生態區建設、循環經濟及節能減排等各項任務和要求。
以“單位能耗論英雄、單位排放論英雄”,嚴把制度關。定期公布重點用能排污企業單位污水排放和稅收情況、重點用能企業單位能耗和稅收情況。在健全節能減排重點企業通報制度的同時,還建立節能減排重點企業掛牌督辦制度,排摸出一批重點節能減排企業實行掛牌督辦,向社會公布企業名單、督辦人員、時間進度和節能減排舉措。
“盯緊”生態區建設、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嚴把督察關。區生態建設、循環經濟、節能減排3個領導小組要建立完善的縱向和橫向溝通機制,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分季、分月的督促檢查機制,及時通報各項指標任務的完成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督促整改,防止出現反彈和波動。
碧水、藍天,和諧、發展,鹿城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將會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更加堅定、更加沉著、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