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頭污水處理廠負責人介紹,除了兩個魚塘外,廠內的大片草地、林木也全是由經過處理的綜水灌溉。
本報記者夏升權攝
南頭污水處理廠
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后,政府部門通過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提高政府決策水平;通過集中代表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工作措施的制定和落實;通過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切實解決有關問題,提高政府執政效能。市政府共收到市人大常委會交辦代表議案1件、建議105件(其中1件閉會后交辦)。內容涉及財政經濟、城建環保、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教科文衛、公安政法等方面。目前105件建議已全部辦復,建議所提問題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A 類)66件,占總數62.9%;建議所提問題納入規劃正逐步解決的(B類)35件,占總數33.3%;建議所提問題因目前條件所限或其他原因需以后解決的(C類)共3件,占總數2.9%;建議所提內容作參考意見的(D 類)1件,占總數0.9%。
■案由:《進一步加快我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被定為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惟一議案。
■摘要:我市生活污水處理建設與落實"十一五"污染物減排任務要求仍存在差距,力爭2010 年實現全市建成85.5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率達到85% 以上的目標,并提出加快管網建設、加大建設投入、建立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以及加強宣傳發動工作的建議。
■提出人:陳品嵩領銜
■承辦單位:市政府承辦,市環保局負責
■代表滿意度:★★★★☆
【辦理進展】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1月19日,記者來到了南頭污水處理廠。一進大門,目光首先就被綠茵草坪上的一個池塘吸引住。走近一看,幾十條金澄澄的錦鯉正在暢快地悠游。源源不斷地為魚塘注水的管道,直接連接到出水池。也就是說,南頭鎮收集回來的污水經過綜合處理后,成功養活了這一池錦鯉。
南頭污水處理廠負責人介紹道,除了兩個魚塘外,廠內的大片草地、林木也全是由經過處理的綜水灌溉。
記者轉而來到相鄰的黃圃鎮,遠遠就看到該鎮污水處理廠內高高矗立著兩臺打樁機--去年12月,黃圃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式動工,預計今年10月完成。而已經正式運行中的一期工程,實際處理量已經達到每天1.5萬噸,基本滿足本鎮污水處理需求。
據了解,作為市人大一號議案辦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議案的具體負責單位,市環保局把全面貫徹落實市人大一號議案實施方案列為全市環保系統工作重點。去年5月和9月,我市分別在古鎮、黃圃召開落實人大一號議案工作現場會。今年1月,全市環保暨人大一號議案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各部門加快推進二期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辦理工作。
目前,我市18個鎮區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全部通過環保驗收,率先在全省內實現鎮鎮有污水處理廠。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體系亦基本建立。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75.5萬噸/日,覆蓋面積約為276.6 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163.63 萬人。8 個有二期建設任務鎮均已啟動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二期總處理規模為19.5萬噸/日,規劃建設配套主管網68.74公里,支管網111.79公里,覆蓋面積約73.33 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59.5萬人。
市環保局副局長郭衛華簡單地用一句話總結議案辦理過程,那便是:"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根據預計,在2010年底可實現全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95萬噸/日,將超出人大一號議案要求9.5萬噸/日。一、二期總覆蓋面積達35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222.8萬人,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
"我們是很有信心按時完成議案要求的。"郭衛華滿懷信心地作出答復。
管網鋪設進度仍須加快
1號議案領銜代表、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工委調研員陳品嵩指出,中山在全國是較早開展建立鎮區污水處理廠工作的,自2006年起,各鎮區陸續建設污水廠,至2008年全市已建成20家污水處理廠。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僅僅解決了主場問題,污水收集問題仍然存在。"管網不建,光有污水處理廠是沒用的。管網建設必須要延伸到農村甚至各個農戶里,而這是一項工程量大、投資量大的工作。"
市政府在去年5月份召開的現場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各鎮區落實1號議案要進行"雙同步",將生活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與主干管網、分支收集管網建設同步進行;將辦理市人大1號議案與內河涌整治同步進行。為此,市政建設要先實現雨污分流制,凡新區開發建設不管是工業、住宅小區或商業區都一律實行雨污分流。
但記者了解到,我市污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建設目前仍未達到預期目標。為加快建設,市政府在原財政補貼標準和貼息政策基礎上,繼續對二期工程予以扶持,尤其加大對經濟困難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支持力度,對神灣、民眾、阜沙、大涌等鎮增加免息借款各2000萬元,港口鎮增加免息借款1000萬元,借款期限2年。
同時,市環保局成立驗收指導組、管網工作組、主體工程組、進度督導組,除強化各項措施外,也對進度滯后的鎮區進行嚴格督導。
記者在踏訪的兩個污水處理廠看到,黑乎乎的污水滾滾流入處理池,而另一頭出來的除了源源不斷的清水,還有沉淀后積聚成一座小山的污泥。但污水污泥的處理問題也將很快得到解決,位于民眾鎮的中山城市污水污泥與印染污泥處理廠在今年1月21日正式動工,民眾固廢處理中心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投入運行。
【代表聲音】
污泥處理建設必須跟上
"1 年前,該議案的提出,是為了建設'三個適宜'的生態中山,解決藍天下的污水問題,還人們清清河流。"1 號議案領銜代表陳品嵩指出,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收入提高,但經濟發展卻帶來生活質量問題:城市化發展造成污染,大量生活污水無法在江河中自我凈化,必須加大整治力度。因此,議案重點突出管網建設問題的解決。"在污水處理問題得到解決后,人們最快的感受會是內河涌變干凈,而且農業灌溉用水的水質得到改善,農產品質量也會相對提高。"
記者日前對陳品嵩進行采訪時,他如數家珍地介紹著我市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日處理量、投資額等一連串的數字隨口就能說出。可見,他一直高度關注著此事的進展。陳品嵩表示,雖然仍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來說,他對1號議案的辦理進度還是很滿意的。
"如今還有部分鎮區的一期工程未進入運行階段,管網鋪設進度仍需加快;二期工程進展亦相對較慢,離要求期限僅剩1年,必須抓緊工作,保證進度;此外,污水處理后,沉淀的污泥污染程度較高,因此污泥處理基地的建設必須跟上。"陳品嵩說,"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油、加油、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