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主題是“城市用水:應對都市化挑戰”。在都市化的挑戰面前,廣西的城市用水應付得過來嗎?昨日,廣西各界專門在南寧召開座談會共談“水事”。
基本搭建出水土保持監測網絡
剛于3月1日實施的新《水土保持法》,自然成了這次座談會的焦點。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廣西水土保持治理投入大幅度增長,5年里,全區水土保持總投入4.28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25倍。同時,廣西還對232條小流域進行了綜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17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如此嚴重,是否可以預報并提前采取措施呢?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預報的前提,是要有最基本的觀測資料。在“十一五”期間,依托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二期工程,完成1個自治區總站、14個市級分站及26個水土保持監測場站的建設,基本搭建出廣西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框架。這些監測網絡,將成為未來水土流失預報的重要依托。
值得關注的是,按照新《水土保持法》的規定,要根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屬于這些重點區域的地方政府,要建立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這意味著通過犧牲水土來獲得政績的做法行不通了。
南寧在城市周圍“開辟”水源
城市污水,正是城市用水中需要應對的挑戰。雖然2010年的《廣西水資源公報》仍在制作中,但根據《廣西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資源質量狀況月報》,也可管窺一豹。比如,根據廣西水利廳水環境監測中心發布的月報,在2010年12月,南寧市只有邕江一個飲用水源地,因糞大腸菌群超標導致不合格。
正是基于對水源來源單一的擔心,一旦上游發生類似“松花江污染”的事件,整個城市都將陷入無水可喝的境地。為此,近年來,南寧也在城市周圍“開辟”水源。城市附近的中型水庫——龍潭、天雹,以及部分小型水庫,在應急狀況下都可以為城市臨時供水。
水資源專家介紹,2010年廣西總用水量有所減少,但廣西各城市水源的水質基本穩定。其中的一個原因,正是廣西所有縣城正在大力建設污水處理廠。
北部灣建設要“飲”郁江水
水軟弱無骨,卻是支撐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必要“硬件”。目前,廣西也有一些城市仍然面臨著水資源缺乏的困境。玉林市有兩個飲用水源地,一個是蘇煙水庫,一個是南流江。南流江顛覆了“向東流”的印象,是一條從東南流向西北后再拐彎的江河。不過,因為各類工廠帶來的污染,使得玉林仍面臨著守著江河沒水喝的尷尬境地。據悉,目前玉林有意從流經貴港的郁江開一個口子,引郁江水到市區,解決干凈水資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正在快速發展的北部灣區域,也需要大量的水來支撐。從河流圖來看,從欽州入海的欽江,其發源地距離邕江下游的郁江西津水庫很近。一項從西津調水到欽江的工程,已經正在建設之中。工程完成后,將使欽(州)北(海)防(城港)一帶的用水得到大力補充。
不過,飲別處的水,救自己的急,仍不是發展的上策。正如今年中央一號文所強調的,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也就是要對取水總量、排水總量及用水效率都進行控制。為此,廣西也正在進行水資源承載能力及用水總量等的研究。(記者梁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