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一場以分質供水為標志的飲水革命或將在合肥全面拉開。記者昨日獲悉,目前,我市正在為中水管道的鋪設編制規劃,未來一些工業園區將采用分質供水模式,形成雙水源工業供水格局。
隨著合肥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大、人口和經濟規模的持續增長,需水量將快速增加,屆時優質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將日益突出。目前,合肥市現利用的水源主要為市區周邊兩大水庫和大別山水庫群飲水工程及部分自備水源,可供源水為3.3億~4.0億立方米。而根據預測,到2015年全市需水量將達到5.8億~6.9億立方米。
解決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用水問題,開源節流是唯一出路。為保障合肥城市的用水需求,下一步,我市有望在以本地兩大水庫、淠河干渠飲水的基礎上,增加龍河口水庫飲水等優質水源作為城市飲用水水源。
分質供水,簡而言之,就是把優質水庫作為居民飲用水水源,而將水質稍差的巢湖水作為工業用水水源。據市供水集團負責人介紹,這一模式既可增加城市的供水規模,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水費用。據介紹,目前,合肥正在對中水管道進行規劃,工業用水根據不同的內容和需求,將實施分質供水,這樣合肥市可能有10%~20%的優質水被節省下來,真正實現優質優用、低質低用。
與此同時,總投資4.06億元的合肥市第六水廠二期工程現已招標結束,預計今年底前竣工投產,屆時,日供水能力60萬立方米的合肥六水廠將取代五水廠,成為安徽最大的水廠。設計規模為日供水能力40萬立方米的第七水廠,擬建在高新區將軍嶺路和大別山路交口處,本月底前即將開工建設,計劃2013年5月底前建成投產,屆時將滿足西部、西南組團需水量的增長要求。此外,為進一步優化全市供水格局,我市正在謀劃建設第八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