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跨時長達10年的規劃。不同于一般的規劃往往以五年為期,《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勾勒的是未來10年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目標和任務。
《規劃》的時間跨度直觀地反映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將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地下水污染本身就是長期造成的,當前的地下水現狀,可能是10年、甚至20年前造成的。”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說,“總體來看,地下水質量南方優于北方,山區優于平原,深層優于淺層。”
全國地下水質量不容樂觀。國土資源部5月11日最新發布的《2011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全國200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在4727個水質監測點上,水質呈較差級、極差級的占55%。
作為重要的資源,地下水對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同時,“潛伏”的地下水污染嚴重威脅著我國的飲水安全。我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量呈迅速增長態勢,到2009年地下水開采總量已占全國總供水量的18%。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占城市總數的61%。
“‘十一五’期間,我國地表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極大進展,當前,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正轉到地表水、地下水協同控制的新階段。”趙華林說。
污染成因很復雜
垃圾填埋場、海水入侵、石油石化行業污染、工業固廢堆放滲漏等都是污染源
地下水賦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積地層中,污染成因復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對土壤造成的任何污染都會影響地下水的水質。“就像吸水的海綿,有壓力就會擠出來。”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飲用水處處長石效卷這樣形象地描述土壤和水的關系。
許多不經意的行為,都可能給地下水帶來嚴重的污染。
“從1985年開始,我就發現北京的供熱鍋爐應用鈉離子交換器制作軟水的辦法,會給地下水帶來巨大的鹽污染。”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王雅珍說,“根據測算,北京市為了供暖,每年向地下排了20多萬噸的食鹽。1985年之前,北京市的地下水的含鹽量是每升水200多毫克,短短5年就上升到500毫克每升。”
王雅珍說,由于北京的集中供熱鍋爐目前仍普遍使用鈉離子交換器,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不僅僅是北京,全國所有供熱地區都存在這個問題。“全國為了供熱,每年向地下排鹽超過2000萬噸。”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擴張,城市垃圾填埋場成為地下水污染的嚴重隱患。2010年,全國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72.4%,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嚴重污染地下水。業內專家說,我國垃圾填埋場的滲漏可以用普遍來形容,尤其是早期建設的城市垃圾填埋場大多比較簡陋,大量有毒物質及危險廢物與生活垃圾一起混合填埋。某些垃圾填埋場地下滲漏污染已造成周圍十幾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下水不能飲用。
城市污水管網也是重要的污染源。隨著城市急劇擴張,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于資金投入不足,管網建設相對滯后、維護保養不及時,管網漏損導致污水外滲,部分進入地下水體;雨污分流不徹底,汛期污水隨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
在廣大農村地區,化肥農藥通過土壤滲透對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同樣不容忽視。有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單位耕地面積化肥及農藥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和3倍。農業區地下水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超標和有機污染日益嚴重。
此外,沿海地區的海(咸)水入侵、石油和石化行業生產的污染、工業固廢堆放滲漏、地表水污染等都是地下水污染的來源。
摸清情況是第一步
5年將投入27億元,用于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
當前,我國地下水污染情況究竟如何?
業內專家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在重點區域、重點城市地下水動態檢測和資源量評估方面取得了較為全面的數據,但尚未系統開展全國范圍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的調查評估,難以完整描述地下水環境質量及污染情況。
“調查是第一步,要先搞清楚地下飲用水源的情況,還要搞清楚各類污染源的情況。不然,防治無從談起。”趙華林說,也正因為此,《規劃》中明確5年財政投入27億元,用于全國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
《規劃》要求,到2015年底前,完成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和評估工作,基本掌握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深入分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和發展趨勢。
為全面、客觀、準確地掌握地下水環境質量與污染源排放狀況,需要建立健全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
北京市的“雙網”監測正是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基本建成了平原區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其中,區域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系統,構建了822眼監測井的區域地下水環境監測網,實現了由“水量”監測向“水量與水質”監測的轉變;污染源專項監控網絡建設完成污染源監測井360眼,監控對象主要是北京市平原區行業污水排放量較大的企業、地下水潛在的污染源和部分污染線源和面源。
污染防治應以“防”為主
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非常高,切斷地下水的各種污染源,是防治關鍵
地下水污染成因的復雜性決定了其污染防治要以“防”為主。切斷各種污染源,才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關鍵。
“地下水的治理成本非常高,僅打一口30米深監測井的投入就需要3萬元。《規劃》確定了346億元總投入,對于治理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治理成本過高,也決定了當前必須把好地下水污染的‘防控’關。”趙華林說。
北京市是著手防治地下水污染較早的城市。
針對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的地下儲油罐滲漏污染地下水的情況,北京市及時開展了對油庫、加油站的清理整頓工作,要求其采取有效的防滲漏措施消除污染隱患,先后撤銷、限期治理了100余個油庫和加油站點,并在充分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頒布了主要針對加油站地下油罐管理的《北京市埋地油罐防滲漏技術規范》,明確了加油站的防滲漏管理措施。
此外,北京市對垃圾填埋場建設提出了明確的防滲要求,逐步清除和整治非正規垃圾堆放和填埋場。對于影響地下水安全的農業畜禽養殖及面源污染,采取綜合整治方法,對畜禽糞便堆放場所進行防滲處理,污水收集處理后回用或達標排放,減少污水下滲。同時,增加農田物理和生物防治比例,采用測土平衡施肥技術,控制農藥化肥施用量,進而減少其殘留,進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根據《規劃》要求,我國將有計劃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包括開展典型地下水污染場地修復,如在污染問題突出的工業危險廢物堆存、垃圾填埋、礦山開采等區域,篩選典型污染場地,開展修復試點;此外還將開展沿海地區海水入侵綜合防治示范;切斷廢棄鉆井、礦井、取水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