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夏季,太湖藍藻的防控再次成為市民關心的話題。近日,記者聯系到了今年34歲的趙玨博士,她是一位在美國拿到環境工程博士的無錫人,盡管身在他鄉,但她仍然關心太湖的治理情況。而記者通過她了解到了目前世界最前沿的水處理技術。
作為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趙玨曾參與美國佛羅里達環保總局中水回用可行性研究政策編制,科研成果已被10多個國家的同領域專家引用。趙玨表示,太湖治理的關鍵是通過對病菌的去除。一方面要通過綜合治理切斷污染源頭,另外一方面也應當采用更加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排放的污水進行處理。“我在美國所做的研究就是利用太陽能,輔以特定的納米催化材料,對污染水源進行深度催化氧化,從而實現對水體中有機物和病菌有效和徹底地去除。”趙玨說。
趙玨向記者解釋,無錫在治理太湖方面已頗見成效,但作為一個無錫人,她還是想提出自己的建議。記者了解到,趙博士所說的技術也就是催化劑的投放,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直接把納米材料投放到需要治理的廢水中,這些顆粒懸浮在水中,利用太陽能反應所產生的強氧化劑直接去除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當然,直接投入水中會附帶一個廢水經處理之后和納米材料分離的工藝和費用。另一種就是把納米材料固定在某處,水流動的時候接觸這些納米材料,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基于該催化劑的可重復利用性和滅菌的高效性,成本較現有技術要低廉很多。
對于太湖治理,趙玨認為最終還要落實到源頭,太湖所處的蘇錫常地區日照充足,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這給催化劑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該項技術能與傳統的生物除磷脫氮技術很好的結合,顯著提高生物除磷脫氮效率,大大降低出水含氮含磷量,使湖泊的富營養化趨勢從源頭得以減緩,從而控制水生態平衡,提升水質。趙玨說,該技術成本低廉,已在美國、日本多個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應用。如果有需要的話,她可以把這項新技術介紹到家鄉來。(小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