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燕趙環保世紀行記者團來到保定安新縣、來到白洋淀。保定市環保局副局長趙晉民告訴記者:“監測數據顯示,去冬以來,白洋淀的水質是近10年來最好的,大部分水域接近Ⅲ類水質,部分水域達到Ⅲ類。達到或基本達到功能區劃要求。”
王家寨村的船工老辛為記者們劃著船,他對今年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充滿希望:“今年水好、水多,景區又升級改造了,來旅游的人肯定比往年多。”
老辛所說的“水多”,是因為自去年11月起到今年2月份,引黃濟淀為白洋定輸入了約1億立方米的黃河水,水位由補水前的6、6米(大沽高程水位),上升了近1米。
老辛所說的“水好”,是白洋淀現在的Ⅲ類水質的直觀感受。按照標準,Ⅲ類水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
對白洋淀來說,這樣的好水來之不易。一方面,因為補進的水使淀區內現有的污染物濃度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則應歸功于淀區周邊地區近年來為保護白洋定水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安新縣縣長方硯烽說:“白洋淀85%的面積在安新境內,她是華北地區生態保護的‘敏感神經’,保護白洋淀不僅是我們應盡之責,更是政治任務。”
記者翻閱安新縣2009年以來節能減排工作文件匯總時看到,無論是縣委常委會,還是縣政府縣長辦公會議,或是政府文件、政府辦文件、領導講話等等,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白洋淀。
其中,2009年3月印發的《安新縣生態監察工作實施方案》中,監察重點的第一條便是“白洋淀生態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監察”。其中明確,依法查處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違法生產經營活動;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對白洋淀水體環境有污染的企業,禁止向白洋淀排放有毒有害液體,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等廢棄物……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和改建造紙制漿、印染、制革、電鍍以及其他對白洋淀水體環境有污染的企業,禁止使用高殘留農藥等等。
方硯烽告訴記者,安新縣對白洋淀景區景點等旅游項目的審批嚴格管理,就是為了科學控制白洋淀的生態容量。
據趙晉民局長介紹,現在,不達標的水絕對不能入淀。從監測看,目前,所有排入白洋淀的水,COD均在50mg/l以下,好于城市污水處理廠所排水的一級A標準。另外,相關部門還加強了對淀區及上游入淀口水質的監測監控,以防止污染事故發生。
為進一步加強白洋淀污染防治,今年以來,安新縣對端村鎮大淀頭等7個水區村實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沼氣利用等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示范工程項目,以期探索白洋淀自身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和有效辦法。
方硯烽說,貫穿安新縣節能減排工作的主線,就是把安新縣打造成生態、宜居、休閑、旅游名城和秀美京南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