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開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全體(擴大)會議,下發了今年治太目標———“兩個確保,一個基本實現”。即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基本實現國家治太總體方案確定的2012年太湖治理目標。
資料顯示,去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高錳酸鹽指數、總氮、氨氮和總磷分別分別較2007年下降10.2%、27.7%、61.1%和18.4%,湖體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穩步下降,沒有發生大面積湖泛。但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太湖是淺水湖泊和緩流水體,換水周期較長,尤其是太湖無錫水域缺少清水補給,多年來氮磷營養鹽積累,藻型生境條件已經形成,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因此太湖在相當長時期內仍有可能出現較大面積藍藻聚集,甚至發生湖泛現象。
“近期要特別加強水源地的預警監測,在望虞河啟動引水前,科學控制梅梁湖泵站(含大渲河泵站)調水流量,同時加強沿湖閘門監管,嚴格實行關閘擋污。”有關人士強調,對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也要實施全天候、立體式在線監控監管,確保供水安全。同時,加快安全供水工程建設,完成錫東水廠和錫澄水廠擴建工程、“安全供水高速通道”工程和錫東水廠預處理工程,實現自來水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全覆蓋,各水廠清水全貫通。
治太重點工程建設方面,去年,無錫在太湖流域率先編制了《無錫市“十二五”太湖水環境治理專項規劃》,確定了10大類285項重點項目,總投資達458億元。今年,無錫要關停并轉各類污染企業37家,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錫山區東亭污水處理廠、江陰市長涇花園污水處理廠建設,開工建設宜興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7萬噸/日,加快污水主管網全覆蓋建設,新建污水管網185公里,深化排水達標區創建活動,全面實施新一輪1048片“排水達標區”建設。這些都是為了促進太湖湖體水質總體保持穩中趨好,并在2020年使太湖水質基本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水平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