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 見習記者范圣楠 李莉 記者高杰
在暴雨傾注的深夜,在江蘇省宜興市10個城鎮污水處理廠之間,仍有車輛來回穿梭巡查。每到一地,巡查人員手持電筒,仔細查看各個污水處理廠內各類蓄滿污水的水泥池是否存有裂縫等事故隱患、各個廠區是否存在暴雨沖陷的地面等。今年汛期期間,宜興市建邦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花大力氣組織汛期巡查,重點查找安全隱患,切實保障污水廠環境安全。
建邦公司總經理陳德明告訴記者,眼下,這些污水處理廠剛剛經歷了提標改造的“大手術”,還處在“恢復”階段,如果不嚴防死守、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環境隱患,很可能就會因為污水沖垮水泥構件而造成污染事故。
“預防針”打在雨水前面
污水廠汛期加強安全管理
宜興市建邦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沈利斌告訴記者,每年汛期來臨前,他們就著重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設備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尤其要做好關鍵電器設備的防雨工作,確保設備處于完好狀態,提高應急啟動適應能力。公司成立了防汛指揮部,旗下各污水處理廠成立了防汛小組,防汛小組包括防汛領導小組、防汛搶險隊、后勤保障組、重點崗位責任人等。
同時,公司安排了電工對污水處理廠廠區線路進行了檢查,確保24小時不停電。增加對二沉池出水中懸浮物的監測,一旦發生大量跑泥現象則降低系統過水量,確保系統微生物污泥不發生外泄。增加了廠區污水進、出水指標的檢測頻次,根據不同的數值,確定系統超量進水的程度,在出水指標達標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處理污水。
每到夏天汛期前,他們就進入“一級戒備狀態”,每天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如有強降雨,則提前將污水處理廠的控制進水泵房水位定為最低點,確保降雨時污水收集系統能有足夠的空間,為廠區內處理污水爭取時間。防汛小組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巡查,發生暴雨時,防汛搶險隊集中待命,隨時準備前往險情所在地,投入搶險工作。
汛前檢查是污水處理廠做好防汛排澇準備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去年汛期一結束,張家港市環保部門就組織人員對全市的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拉網式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治計劃和應急處置措施。今年春節過后,張家港市又要求各鎮(區)、各污水處理廠及早謀劃安全汛工作,并對防汛網絡建設、防汛責任制落實、防汛物資更新儲備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自查。全市所有污水處理廠在汛前全部進行了檢查保養,并落實了管理責任人,確保在汛期正常運行。
全天候巡查聞“汛”而動
環保局加強水環境安全監管
宜興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汛期,是對我們日常環保工作的一個檢驗,也是對應急處理環境污染事件能力的一個考驗,為了保障全市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我們更要強化汛期環境安全工作。”
進入汛期以來,宜興市環保局及時從常規工作狀態轉入應急狀態,全面啟動應急程序,加強環境預警監測,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突出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重點對橫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上游相關企業污染源逐一排查,確保工業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企業原料物料安全堆放。
同時,宜興市切實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監管。對全市危險廢物、化學危險品、有毒化學品的收集、處置、利用單位進行專項檢查,突出對重點排污企業及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力度,確保各單位預案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避免汛期造成水環境污染。
此外,環保部門嚴密監測入湖河道水質狀況。全市已投運的3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對9條主要入境河流和11條主要入湖河道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監測,同時增加人工采樣區域和頻次,確保水質監測全覆蓋。同時,突出汛期應急處置,加強汛期值班,嚴格落實“12369”環保舉報電話24小時專人接聽,值班人員通信工具24小時暢通,專業環保應急隊伍24小時待命,一旦遇到環境突發事件,立即按程序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