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號稱“七山一水兩分田”,最近的一個調查顯示,浙江水域面積已“縮水”近一成。水域減少,直接后果就是“小雨大災、無雨旱災”。更讓專家擔憂的是,侵占水域,可能對生態造成長遠影響。
為此,浙江正在抓緊制訂《水域保護規劃》,要像管耕地那樣管水域。即給水域劃定紅線,紅線內絕對不能占用。爭取在未來數十年,水域面積不僅不再減少,還要因為新水庫修建、河道拓寬等因素有所增加。
浙江水域面積縮水不少
浙江多山,少耕地,水面面積更少,因此,號稱“七山一水兩分田”。
大自然分配給浙江的資源格局,一直以來都沒什么變化,然而,近30年來,侵占水域面積為建設用地愈演愈烈。
2005年,省水利廳與省發改委在歷史上首次部署了《浙江省陸地水域面積調查》。全省水利相關技術人員歷時4年終于完成,近日,這一調查成果通過了專家會議評審。
水域面積大小,主要用水面率來表現。一定區域內,水域面積除以區域總面積,就是這片區域的水面率。
調查表明,全省水域面積約占全省陸域面積的6.2%。雖然全浙江沒有直接數據可以參照,但嘉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做過水面面積的調查。統計顯示,1985年至2005年20年間,嘉興河網常水位下的水面面積率約減少了9.28%。
專家說,嘉興的情況在全省很有代表性。
杭州多數區縣市水面率未“達標”
《浙江省河道建設標準》中規定,新建開發區或新區建設中,應同步進行水系布局,一般應有8%以上的水面率。也就是說,8%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據。而杭州市所有區縣市,水面率只有淳安靠千島湖達到13.85%,西湖區靠西湖達到7.19%,其他都在6%以下。
“一個區域的河網水面率達不到8%,就不利于區域行洪排澇和生態環境建設,最終可能影響水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省水利廳河道管理總站教授級高工韓玉玲說。
杭州市建設項目占用河道的情況也比較突出。據《杭州市水域調查匯總報告》:對河道水域的占用形式,已從原有的個人占用轉變為企業和各類基礎設施占用。高速公路、省道、橋梁、碼頭、企業廠房等設施的建設占相當一部分大江河的水域。
另外,污水、廢棄物的排放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生植物快速生長,侵占、阻塞河道;民眾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私自建房的情況屢見不鮮;在保護水域范圍內設網養殖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一系列活動都影響了水域環境和河道過水能力,給河道管理帶來困難。
直接后果:小雨大災,無雨旱災
經濟發展,土地增值,地方政府只好向河流要土地。河流被占,大自然給的報復:“小雨大災,無雨旱災”。
溫州平陽縣水頭鎮,地處鰲江中游地區。九十年代中后期,水頭鎮工業貿易迅速發展,土地價格猛漲,工廠、居民沿江建房,嚴重侵占河道。原來主河道有上百米寬,現在只有60至70米寬。結果,就是水災頻繁。這樣的水淹情況,本來十幾年才會有一次,現在一年要鬧好幾次。
更令專家擔憂的是,河道被占,水域受蠶食,還可能有目前還看不出來的更深遠的影響。
負責浙江情況匯總的是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的水資源水環境研究所。
該所所長胡國建說,河道消失,水域面積減少,除了水域功能退化,即洪澇災害頻發以外,水體總量減少,水體的環境承載能力也相應減弱。比如,本來向河道傾倒1噸的污染物,整個水體的水質還不錯,現在只要傾倒0.8噸,水質就不行了。
從更細微、更長遠的方面來看,居住于水域里的水生生物和水陸承接帶上的水陸兩棲生物,它們的地盤小了,生物的數量、種類都會減少,這樣,對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會有長遠影響??赡墁F在一時半會還看不出來,但最后,必將影響到人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