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昆明市的截污治污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主城區在污水處理的量和質上均實現了“雙提升”污水日處理規模已達120萬噸,所有的污水處理廠均將處理標準從一級B標提升至一級A標,處理水平邁入全國前列。
本報訊 記者馬雪榮報道 滇池治理最根本的措施是截污治污,自昆明在滇池流域全面開展工業污水、城鎮生活污水和農業農村面源污水全面收集處理工作以來,成效顯著。記者昨日從市滇管局了解到,目前主城區在污水處理的量和質上均實現了“雙提升”:污水日處理規模已達120萬噸,所有的污水處理廠均將處理標準從一級B標提升至一級A標,處理水平邁入全國前列。
在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水處理站,工作人員現場打起一瓶中水,僅用肉眼看,無法與自來水區分開。該公司后勤保障部主任劉軍說,公司產生的工業污水經過處理變為一級A標,為公司綠化和公廁提供用水,使公司實現污水“零排放”,同時每天節省300噸的自來水使用量,僅這一項每年就節省45萬元。另外,這個污水處理站還吸納了周邊的花漁溝村和石關村兩村的生活污水。據介紹,該污水處理站滿負荷運轉時,每天的處理能力可達800噸。
碧雞辦事處的王家堆村距離滇池只有300米,過去全村的生活污水都隨河水或雨水直接排進滇池。如今,全村的生活污水全部經過一個簡單的污水收集處理工程進入一片小型濕地,經過濕地的凈化后達到一級A標的排放標準,再進入滇池。像這樣建設和管護成本低、改善村莊環境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在西山區已經實施了23處。據西山區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23個項目都根據村莊的情況因地制宜地建造,投資最少的僅幾萬元,最多的140萬元,不僅截留處理了污水,還為村莊增添了景致。
據了解,這些小型的污水處理站作用不可小覷,有的還成為節水的亮點,而它們最重要的作用是為截污治污出了一份力,有了這些分散在工廠、村莊的污水處理站,就距“不讓一滴污水進入滇池”的目標近了一步。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李斌介紹,去年年底,主城區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達到了110.5萬噸,比2005年的日處理規模翻了一番,如果再加上這些分散式的中水處理站,實際上現在主城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已經達到120萬噸。
另外,環湖截污主體工程預計年底完工,目前40公里長的截污干渠實現閉合貫通,8個污水處理廠及初期雨水處理站即將通水試運行。
李斌介紹,滇池治理的實踐表明,滇池治理首先要做到收集處理污水,不讓污水流入滇池。因此今后截污治污工作仍要最大力度收集污水,在“十二五”期間將繼續加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力度,陸續建成第九、十、十一污水處理廠,目前空港經濟區、經開區都在籌備建設污水處理廠。呈貢新區的兩座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使用。同時,主城區的污水收集系統也正在逐步建設完善,今年計劃完成50公里排水管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