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春旱使洪湖水位不斷下降,約5萬畝的水域出現湖底裸露。昨日,記者赴洪湖湖區采訪發現,目前湖區已經無法行船,部分區域出現大面積的魚類死亡。
據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和同期相比,洪湖目前水量減少70%,湖岸線已經內縮一公里;生態系統的恢復至少需要十年。
800畝螃蟹泥中掙扎
肖葉文是洪湖漁場挖溝子村的漁民,承包了800畝的湖面。“我們七個朋友合伙經營這800畝水域,今年養的是螃蟹,投苗已經3個月了,目前正是螃蟹生長的關鍵時期,但是湖里已經徹底沒有水了,螃蟹只能在淤泥里垂死掙扎。”肖葉文說,包括湖面承包費、種草、螃蟹苗等加起來,他們已經在這里投資了78萬元。目前30%的螃蟹已經死亡,即使水位上漲,前期種草及投食料田螺所花的30多萬元已經打了水漂,需要重新投資。
肖葉文說,如果干旱再持續10天,湖里的螃蟹肯定會全部死光。“聽說過兩天會有降雨,但是陣雨對湖泊來說完全沒有作用,地面都潤不濕,哪來的水流到湖里呢?”在正常年份,這800畝的螃蟹能讓他們凈賺50萬元左右,但是今年保底都已經不可能了。“去年洪水把螃蟹沖走了,今年又遇上春旱,螃蟹要被干死了,連續兩年遇上這種情況,我的心都死了,什么活都不想干。”肖葉文說。
肖葉文的鄰居夏長標承包了60畝湖面養魚,雖然他承包的湖面目前還有一點水,但也堅持不了幾天,他說,對于養魚的農民來說,如果旱情再持續一周,他們只能把魚苗打撈起來賣了。
在挖溝子村附近干涸的湖面上,有村民連防泥的靴子都沒有穿,就走到湖里去撿死魚。
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曾曉東說,目前已有用于養殖的5萬畝湖面干涸,其中2萬畝徹底干涸,3萬畝部分干涸,漁業養殖成了此次干旱最直接、最明顯的受害者。
湖岸線內縮一公里
在位于洪湖市區新蓮村附近的湖面上,已經看不到任何船只通行,一位試圖強行劃船到湖心漁場的農民遭遇擱淺,不得不喊來鄰居幫忙把木船弄出淤泥。而在挖溝子村,湖面上只剩圍網用的竹竿,像成片成片干枯的樹林。
“往年這個階段的降雨量應該是1000毫米,今年只有300毫米;往年同期水位應該是1.5米,目前水位最高的地方只有不到半米;根據我們水文站檢測,和往年相比,洪湖水量減少70%。”曾曉東說,長時間的春旱,加上下游抽水灌溉,洪湖水位達到了建立濕地自然保護以來的最低值。
“你看,正常年份,湖岸線應該在這里,但是現在往湖心走一公里才能有水。”曾曉東說,除了養殖戶的魚蝦死亡外,最揪心的是野生魚類的死亡,由于水位太低,很多深水魚類無法生存,目前已經出現大面積的魚類死亡。據他介紹,由于湖泊面積較大,根本無法采取補救措施,“洪湖這么大,得放多少水才能讓它回歸正常水位?”
“生態恢復至少要十年”
在湖水已經退去的地方,各種水生植物已經發黃,許多蚊子附著在水草上,已經裸露的湖底淤泥發出陣陣惡臭,這里就是原來的湖岸線。“濕地是地球的腎臟,而湖岸線則是濕地的腎臟,因為絕大部分的水生植物、魚類和鳥類都集中在湖岸線一代,這里是他們繁衍生息的天堂,但是湖水退去后這里很多水生生物都會死亡。這種結果嚴重破壞了生態復雜性和生物多樣性。”曾曉東說。
“按照國際經驗,唯一的補救措施就是通過灌水搶救小范圍的水生生物,讓它們作為種子,在水位恢復后進行繁殖,但是對于一個這么大的湖泊來說,作用不大。”曾曉東說,根據自己這么多年進行濕地保護的經驗,這次春旱導致的洪湖濕地生態破壞是空前的,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