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記者從6月5日召開的海口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海口全市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質量在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
發布會介紹,“十一五”以來,海口市堅持生態立市,已走出了一條新興工業增產不增污,繁榮經貿增效不增污,發展旅游增景不增污的綠色產業發展道路,先后獲得了“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和“節水型城市”等榮譽稱號。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海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質量在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名列前茅。
此外,環保優化經濟發展能力增強。“十一五”期間,海口市GDP年均增長12.4%,五年翻了一番。而萬元工業增加值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和1%;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2197噸標煤/萬元,單位GDP用水量為24.49噸/萬元,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發展呈現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良好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海口市化學需氧量總量減排比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多削減了2008噸,超額16.7%,為全省“十一五”污染減排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城市轉型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
“十一五”時期,海口全市共投入環境保護資金51.2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5倍,“十一五”末環保投資額占GDP的2.53%,目前海口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6個、顏春嶺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等環境基礎設施,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達12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8.4%,共建成文明生態村1447個,占全市自然村總數的68%。環境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同時,海口市強化環境監測和監察標準化建設,率先開展環境空氣中PM2.5的監測,在生態敏感區先后建立飲用水、空氣等環境預警預報系統,環保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2009年,海口在政府機構改革中,組建了海口市環境保護局,在全省18個市縣中第一個成立了獨立的環保部門,2010年在四個區分別成立了區環保局,進一步理順環境管理體制,為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