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透露,據初步測算,2009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保持雙下降態勢;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48.2%,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較2008年下降10.5%。重點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較2008年下降10.4%。
去年,各地圍繞減排目標,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創造性地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新舉措、新方法,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力度不斷加大,減排工程建設和淘汰落后產能取得新進展。本報特刊發一組各地推進污染減排的經驗報道,以供其他地方借鑒。
切實加強環境監管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大力推進污染減排
安徽環境質量保持基本穩定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連續三年實現雙降
中國環境報記者 潘騫 安徽報道
2009年,安徽省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切實加強環境監管,著力推進污染減排,在全省經濟企穩回升、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了環境質量的基本穩定。
去年,安徽省完成299個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圓滿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連續3年實現了雙下降。
□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推進工程和結構減排
安徽省不斷建立和完善任務考核與激勵機制,擬定了《2009年度污染物減排計劃》和《安徽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獎勵辦法》,明確了任務,落實了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安徽省政府加大投入,將環保專項資金增加到8000萬元,并設立了500萬元的減排獎勵資金,為促進污染減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安徽省環保廳出臺了《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及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環境監察管理辦法》,將減排項目列為環境監察重點,省環保廳每季徹查一次,各市局每月督察一次,促進了企業治理設施的穩定運行。同時,安徽省環保廳聯合省物價局下發了《關于加強燃煤機組脫硫電價及脫硫設施運行管理的通知》,加強了脫硫設施運行監管和獎懲。
安徽省加快推進工程減排,污水處理廠和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等重點減排工程取得顯著進展。去年,安徽省建成污水處理廠41座、管網1200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5萬噸/日,實際處理水量達65萬噸/日,新增電力脫硫機組裝機容量496萬千瓦,全省脫硫機組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91.8%,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調整產業結構是推進污染減排的重要途徑。安徽省大力推進結構減排,督促地方和企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落實產能淘汰計劃,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巡查和監督性監測,對存在環境問題的80家污水處理廠下達整改通知,對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脫硫設施進行現場監察,進一步提高了治污設施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強化環保部門監管職能■發揮地方黨委政府作用
安徽省堅持開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去年,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9.4萬人(次),檢查企業3.3萬家(次),立案117件,掛牌督辦了41家企業(小企業群、開發區),整改了460余家企業。同時,安徽省對全省“兩高一資”、鋼鐵、涉砷涉鉛行業企業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對35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61家造紙企業進行了后督察,對426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了檢查,關閉了小造紙企業7家,取締了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的12個排污口及違法建設項目。
安徽省不斷強化環境風險預警機制,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重大違法建設項目、化工及涉砷等重點行業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容易引發環境安全事故的情況等,安徽省以環保廳專函形式,告知有關市委書記、市長。安徽省環保廳先后約談了存在連片污染問題、環保工作不力的13個縣(市)的負責人和17家企業的法人代表,把環保部門的監管職能與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的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的執法氛圍,推動了一批重大問題的解決。
□實施污染聯防藍藻防控■淮河巢湖水質基本穩定
為確保淮河、巢湖流域水質,安徽省對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度一督察,報告省政府有關領導,通報省直有關部門及流域各市政府。同時,安徽省積極實施淮河流域污染聯防和巢湖藍藻防控,按照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各削減20%的目標,淮河(安徽段)流域內各有關市制定了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方案,對汛期水質監測、污染源巡查、工業企業及尾礦庫等日常環境監管做出具體安排。合肥、巢湖兩市分別編制了城市飲用水水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藍藻暴發應急預案。
2009年,淮河、巢湖流域水質保持基本穩定。巢湖湖區水體由中度富營養好轉為輕度富營養狀態,淮河干流整體水質有所好轉,好于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由64%提高到82%,出境水質(Ⅲ類)好于入境水質(Ⅳ類)。
相關鏈接
深圳 著力加強減排能力建設 增設減排處任務細分解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晶 深圳報道 記者近日從深圳市相關部門獲悉,2009年,深圳市不斷完善減排責任考核制度,積極落實減排措施,不斷加強減排能力建設,污染減排取得了明顯成效。
按照廣東省環保廳統一部署,深圳市編制了2009年度污染減排工作計劃,將減排任務分別下達到各區政府、光明新區管委會及市直相關部門等12個單位,納入年度減排考核。
深圳市不斷加強減排隊伍能力建 設,在去年剛剛完成的深圳市政府機構改革中,深圳市環保局升格為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在各部門大幅裁減機構和人員編制的情況下,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在原環保局基礎上增設了3個處室,其中專門增設了污染減排處,減排力量得以進一步加強。同時,深圳市聘請華南環保督查中心及在線監測領域知名專家,對涉及減排的現場監督、監測、監察和統計等方面的全市環保系統工作人員開展了兩次集中培訓。
深圳市全面梳理減排日常工作,進一步理順減排工作機制,將環保系統各相關部門承擔的減排工作任務細化分解,明確每條任務的時間要求,并落實責任人;建立深圳市污染減排處,統籌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確保減排工作各環節有機銜接、有序推進。
臺州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污水處理廠達標率提升
中國環境報訊 記者近日從浙江省臺州市有關部門獲悉,2009年,臺州市污染減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去年,臺州市以污染減排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力解決突 出的環境問題,讓良好的環境質量惠及全市人民。
在推進結構減排層面,臺州市嚴格落實總量替代方案,堅持以新代老、以新促老削減污染物總量,實現增產不增污;加快推進造紙、食品、水產冷凍等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環境污染整 治,14家造紙企業和22家水產冷凍企業完成了環境整治;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完成53家重點工業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
臺州市重點抓好城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和工業園區、中心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新建截污管網76.2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53萬噸/日。全年共確定減排項目167個,其中化學需氧量減排工程137個,二氧化硫減排工程30個。
臺州市不斷強化環境管理,推進管理減排,出臺《臺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暫行辦法》,建立排污權總量核定指導意見、可交易排污權認定工作程序規定等配套制度,明確排污權交易指導價格,籌建排污權儲備中心,全面開展排污權交易工作。2009年,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率為96.7%,超出生態省建設考核指標31.7個百分點。 陳鑫
辛集 企業初步處理園區專業處理處理廠綜合治理 有效解決制革污染問題
中國環境報記者 曹培鋒 周迎久 石家莊報道 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獲悉,作為全國最大制革基地的河北省辛集市,制革污水實現了100%收納、100%處理、100%達標,出境斷面水質長期穩定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在辛集市環保局在線監測室, 屏幕上的一組組數據不斷變換。“為把超標污水排放總量降到最低,我們對市區1269個排污口都進行了排號編隊,對每個排污口的設置、污水來源等情況建立管理檔案,并建設了有12臺化學需氧量在線自動監測裝置等監控設施的在線監控平臺。”辛集市環保局局長曹建生介紹說,一旦企業污水排 放口化學需氧量濃度超標,在線監控平臺就會發出短信提醒,收到短信的環保局監察人員會立刻趕到現場,先關閉污水排放口閥門,再查找事故原因。
為徹底解決制革業污染問題,工業區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治污、統一供水、統一電熱、統一管理”的運行模式,為制革企業實現集中生產、集中綜合治污、規模經營搭建了平臺。
如今,企業排出的廢水先在企業進行沉淀等物理法初步治理,然后經專用管道排到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專業治理,最后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綜合治理。
辛集市在加大污水治理的同時,在制革源頭控制污染物排放和循環利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進展。無鉻鞣制革生產工藝、鉻液堿液循環利用、無灰膨脹及節水轉鼓等新技術、新設備使制革耗水比過去節約1/3以上,制革污泥減少80%,鉻液、堿液排放量減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