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世界水資源論壇12日在法國港口城市馬賽開幕,本屆以“治水興水,時不我待”為主題,來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5萬名代表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共同為世界水問題的解決作出努力。而聯合國11日發布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認定氣候變化以及與人口增長同步的食品、能源和衛生需求加劇水資源短缺,對水資源政策應作“深刻反省”。
聯合國水機制機構的最新報告說,水資源是氣候變化影響地球生態系統、進而影響人類生計的“首要媒介”。
溫度變化可能改變降水模式和土壤濕度、促發冰川融化、河流改道和地下水移動,進而改變水質。氣候變化影響水資源的直接體現之一是,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災害趨于增多且更為嚴重。
報告警告,地下水資源有助緩解旱情,卻正經歷“無聲大變革”。過去50年,人們取用地下水的總量增加兩倍。其中農業耗費全球70%的淡水用量;鑒于全球人口2050年預計增至90億,農業對淡水需求屆時將增加19%。實際情況是,不少地區民眾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從現在起到2030年,氣候變化會嚴重影響亞洲和非洲南部的糧食產量。至2070年,歐洲中部和南部地區將面臨水資源短缺。”
鑒于惡化因素跨地域、用水需求跨領域,聯合國官員和專家警告水資源管理 “碎片化”,呼吁在政策層面上作“深刻反省”。聯合國水機制機構認定“使用者、決策者和分離式水資源的管理者之間缺乏互動”。它呼吁各國政策制定者改善水資源管理方式,以有限的供應量,滿足多種對水資源相互“擠占”的需求,即農民、能源生產商、人類飲水和衛生需求。
報告認為,各國家和地區政府需調整政策并實質性地增加投入,包括加強資源管理,整合土地和水資源管理,更多宣傳氣候變化、水資源和應對措施,設立綜合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
聯合國水機制機構2003年設立,旨在協調涉及淡水和衛生等方面的多個聯合國機構,發布水資源管理信息、提供關聯水資源管理的全球討論平臺。這一機構每三年發布一份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綜合評述全球淡水資源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