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建成供水規模在2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站132個,日供水2萬立方米,基本解決了全區農村10萬余人的飲水問題
編者按: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也是改變農村貧困面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事關群眾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是我市雨城區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是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產等切身利益的問題,也是雨城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近兩年來,雨城區在國家、省、市水利部門項目、資金的支持下,強力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民生工程”,為廣大群眾引來甘甜的幸福水。
過去許多村民吃水,都靠肩挑背背,現在,只需要輕輕一擰水龍頭。這要歸功于我市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得益于雨城區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
2008年以來,雨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搶抓國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建設的機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大打一場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建成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鄉村供水工程。
“為讓老百姓早日用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雨城區堅持安全飲水標準、依托可靠水源的原則,著力加大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力度,僅去年,全區總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新建改造集中式供水站23處,有效解決了15個鄉鎮38個村3.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如今雨城水務人正在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步伐,確保2013年底前解決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供水規模在2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站132個,日供水2萬立方米,基本解決了全區農村10萬余人的飲水問題。
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
政府鐵肩擔重任
雨城區受水資源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原有供水設施基礎薄弱,農村飲水安全普及程度還較低,飲水存在安全問題。
2008年,利用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安全飲水安全第一批拉動內需項目,雨城區投資480萬元,共建6處集中供水站工程,解決1.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隨后,在第一批災后恢復重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雨城區投資792萬元,恢復重建了黃龍水庫灌區等灌區渠道震損修復防滲工程,晏場河防洪堤、文阿嘴溝防洪堤等防洪堤工程,紅旗塘等微型水利工程和黃龍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全部完工。
雨城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雨城區第二批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有8處,投資1254萬元。重點建設了雅安農業園區防洪工程等項目,使園區防洪標準有了較大提高。所有災后重建項目均已全部完工。2009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安全飲水安全項目,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400萬元,共建15處集中供水站工程,以解決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雨城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雖然水務局人員少、項目多、工作面廣、任務繁重,但是,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水務局始終堅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先急后緩、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和嚴格執行程序不減、時間縮短、依法辦事、嚴格達標的原則,有序、有效地促進了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
工程突出規模化
管理力求規范化
面對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歷史重任,如何保證農村飲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雨城水務人集思廣益,決定首先抓住規劃和設計這個“牛鼻子”,突破村組界限,科學統籌一個片區的生產生活用水,選擇水質好、水量足、輻射面廣的水源地,用大手筆做大集中供水工程,集中聯片進行覆蓋,一次性解決項目區群眾的吃水問題。
為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區水務局每年在工程實施前都召開動員會,對工程實施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召開
座談會和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向群眾進行廣泛深入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濃厚氛圍,為工程建設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工程建成后,為克服以往重建輕管的思想,雨城區水務局結合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根據水利部《關于加強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見》要求,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維修、養護、用水、節水、水費計收、水源保護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對規模較小、多戶共建的聯戶聯建工程,積極引導受益農戶民主協商,簽訂管護協議,組建了以副局長王治清為會長的農村用水協會,按表計費,定額供水;對規模較大、跨村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統一管理,實行科學供水。
凸顯社會效益
受益人稱贊
越來越多的安全飲水工程通過投入使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了項目區農民的稱贊。
10月12日中午,雨城區南郊鄉中心校的食堂飄著肉菜香。該校負責人介紹說,以前學校師生員工的飲水,全從山后2公里遠的水溝引進,水量不穩定,還擔心飲水安全問題。“自從飲上甘甜潔凈的自來水后,飯菜香多了,用水安全也得到保證。”
雨城區還獲得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在省、市水利部門的幫助下,投資95萬元,于2008年在南郊鄉坪石村建起一座自流飲水集中供水站,有效解決了坪石等3個村556戶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南郊鄉坪石村6組的楊才林深有體會地說:“以前坪石村飲水不是打井取水,就是用抽水機抽山下周公河里的水。如今這些都一去不復返了。”
記著在北郊鄉聯坪村看到已建成并開始試運行的聯坪供水站。其總投資96萬元,經過科學選擇水源,從2公里外的山巒處引水,水質衛生達標。該供水站有效解決了聯坪、紅星等5個村3500余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雨城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而且通過促進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的改善,降低了與衛生條件有關的疾病發病率,提高了農民特別是婦女兒童健康水平。
同時,發展庭院經濟,促進了脫貧致富。飲水條件的改善,提高了牲畜的成活率和畜產品的產量、品質,提高了工程的綜合利用率,為適量發展庭院種植業和加工業提供了水源保障。(記者 黃啟源 孫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