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文靜)針對有媒體報道污水處理廠向清河排污致河道變臭的問題,昨天,市排水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目前清河污水處理廠主要承擔北部城區居民的污水處理,水廠的日均處理能力為40萬噸污水,但實際上每天平均來水都要在50萬噸左右,因此一度造成每天有近10萬噸左右的污水經過初級處理進入清河。
目前清河污水處理廠主要承擔頤和園、圓明園、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回龍觀大型居住區、海淀科教文化區等區域的污水收集和治理。
市排水集團京北分公司負責人張榮兵介紹,近幾年北部地區的住宅小區不斷增加,居民污水產生量逐年提高,2007年日均污水有47.69萬噸、2008年達到50.38萬噸,去年達到51.12萬噸,今年最高的一天已經達到63.2萬噸,已經遠遠超過該水廠的處理能力,導致水廠長期超負荷運轉。
據悉,目前清河水廠在盡最大能力處理污水后,剩余污水進行簡單的一級處理,然后當來水量超過水廠的上游水位后,將有一部分污水排入清河。目前水廠來水量過大,而上個月的降雨和近幾日的高溫導致污水來量更大。目前水廠已經啟用奧運期間建成的應急污水處理設施,每天能夠幫助處理10萬噸左右的污水,但應急工程處理后水質較低,不能達到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標準。
為應對處理能力不足問題,市排水集團方面介紹,新建的日處理能力15萬噸的擴建工程和32萬噸的再生水廠已經于5月開工,計劃于2012年6月完成整體施工,2012年10月將投用。屆時水質能達到四類水標準,可用于景觀用水和工業用水等。此外,為應對隨時增長的污水產生量,回龍觀地區也將擬建一個日處理能力在8萬噸左右的污水處理廠,以緩解北部地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屆時清河河道有望徹底還清。
>>對話 并非主動排污入河
記者:請問目前全市其他水廠的能力如何?
張榮兵(市排水集團京北分公司負責人):目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日來水有80萬噸,距離處理能力還有20萬噸,其他的6座污水處理廠的污水來量基本接近處理極限。但從全國來看,北京市的污水處理能力和設施是最好的。
記者:排入清河的水是水廠主動排入的嗎?
張榮兵:不是的。排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進廠的污水特別多時,比如居民洗澡的集中時段,這樣兩個小時后洗澡水都進入了污水廠,這時如果高峰時段來了,來水量超過水廠的瞬時處理能力,水廠會開啟閘門排入一部分經過初步處理的污水;另一種情況是因瞬間水過多,超過水廠的8米高水位,就會有一部分污水直接溢出進入清河河道。
記者:本市有無應對全市污水處理系統超負荷運轉的情況?
張榮兵:目前全市水廠都在升級改造,逐步擴大能力。從集團得到的消息,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全市的污水處理廠將全部升級為再生水廠。屆時,所有的水出廠時均能實現再利用。
>>鏈接
清河是本市北部城區的一條重要河道,西起青龍橋,上游與北旱河相接,下游入溫榆河,全長23.7千米,主要功能是為流域防洪排澇和為下游輸送農灌水源。清河同時也是風景河道,沿途有北旱河、萬泉河、小月河和仰山大溝4條主要河流匯入。
清河污水處理廠位于清河北岸,在北京市八大污水處理廠中位列第三,頭兩位分別是日處理能力100萬噸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能力80萬噸的小紅門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