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東陽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環保部門對6個省控監測斷面監測數據匯總分析,今年1至9月,我市東陽江流域氨氮(NH3-N,平均濃度為1.06毫克/升,較2007年平均濃度下降49.8%,全流域水質為IV類水,其中,按斷面計,Ⅲ類水質達標率為66.7%;按監測頻次計,Ⅲ類水質達標率為60.0%,達到目標要求。
發出全面保護生態環境動員令
由于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趨突出,直接影響到沿江城市供水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改善。幾年前,東陽江義東橋交界斷面水質長期處于劣V類,主要超標污染因子為氨氮。目前流域內我市所屬主要污染企業52家,其中醫藥化工企業16家、印染企業26家、電鍍企業10家。整治前,東陽江流域內年排放生活和工業廢水2824萬噸、COD 4867噸、NH3-N 515噸,其中工業廢水1439萬噸,COD 1294噸,NH3-N 107噸。東陽江的環境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也損害了我市的形象。
東陽江流域的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了我市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高度關注。從1997年底東陽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開始以來,市委常委會對整治工作進行過專題研究,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整治重點工作,將徹底整治東陽江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我市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東陽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出臺了《東陽市東陽江流域水污染整治規劃》,建立了由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和環境整治巡查制度,形成了領導高度重視、部門齊抓共管、業主主動治污、群眾大力支持的整治工作氛圍。
創新機制增添活力
為加大東陽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力度,我市建立了市級黨政領導聯系重點排污企業負責制、兩江流域重點斷面監測數據向社會公告制、偷排直排企業法人代表向社會公開道歉制等六項制度,到目前為止,我市已先后有7家企業被環保部門查獲,法人代表在報紙和電視上向全市人民公開道歉。以鎮鄉街道對當地環境質量負總責的原則,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嚴格的流域分段考核,出臺了《東陽江流域水質保證考核方案》。為保證枯水期內流域水質,我市還出臺了《東陽市枯水期生態水保障應急辦法》,建立枯水期水環境應急預案,強化枯水期水庫生態放水長效機制,確保枯水期水環境質量。
#p#副標題#e#
在制度創新的同時,我市積極采取措施,促進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整治期間,我市東陽江流域內先后關停了化學工貿公司、城西印染廠、騰達化工廠等6家重污染企業,野風藥業停止了重污染產品磺酰胺苯甲酸產品的生產;浙江巍華化工有限公司間硝基三氟甲苯產品已經停產;浙江康峰化工有限公司逐步減少污染相對較嚴重的二硝基三氟甲苯的產量;下達限期治理的38家企業全部通過驗收;穩步推行清潔生產,目前,全市共有52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流域內14家規模以上醫藥化工企業全部實施審核,污染物明顯削減。部分企業通過產品成功轉型升級,減輕了對東陽江流域的環境污染。
注重每一個細節嚴控污染脈絡
在東陽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中,我市有關部門從源頭抓起,落實整治目標。農村面源污染是環境污染整治的一個難題。整治期間,我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生態工程有效實施,全市建設生態公益林面積42萬畝,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累計治理率90%,水土流失累計治理面積15.1平方公里,“萬里清水河道”建設累計25公里,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6.5萬人。農村規模化養殖日趨規范,2009年,我市完成16家年存欄豬200頭畜禽養殖場治理,今年又開展了年存欄豬100頭畜禽養殖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已達50%以上,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90%,資源化利用率達50%。全市18個鎮鄉街道都相應建立了100畝以上的水稻農藥減量控害示范畈,農藥減量控害示范面積1.2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使用率達60%以上。
在加強制度建設、加大設施投入的同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強監管,確保企業達標排放,力保整治成果。我市建成了市監控中心平臺,對全市重點企業實施全面電子監控。東陽江流域內17家重點污染企業已安裝在線監測。三年來,全市出動執法人員3100余人次,檢查企業2260余家次,累計作出行政處罰221家,罰款1221萬元,有力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今年,我市完成東陽經濟開發區環境整治,195家規上企業環評執行率已經由整治前的28%提高到100%,環保“三同時”驗收執行率已經由整治前的13%提高到92.3%;對全市19家電鍍企業開展了專項整治,投入整改資金1700多萬元,淘汰氰化鍍鋅生產線5條,改造生產線15條;編制《東陽市化工和制藥行業污染整治方案》,全部完成了現狀環評,按照“一廠一策”落實任務,規范全市固廢處置,完善了應急預案。
加強基礎建設力縛“污龍”
為避免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東陽江,我市實行污水集中處理,盡快補上歷史欠賬,先后投入5億多元,加大硬件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完成在線監測系統升級改造,脫氮除磷改造、中控室改造及標排口建設基本完成,日處理2萬噸的二期工程進入土建施工階段,城市污水深度處理工程將于明年興建。城區建成污水管網236公里,其中白云商貿園區建成管網74公里,設計能力為1.5萬噸/日的2號污水提升泵站投入運行;江北高新園區污水管網已建成90公里,設計能力為1.5萬噸/日的污水提升泵站已投入運行。投資3000多萬元的歌山人工濕地項目投入運行,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完成。通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我市城市和建制鎮的生活污水得到集中處理,縛住了生活“污龍”。
市環保局局長徐文金說,治江是我市建設“兩型社會”和“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東陽的破題之作,雖名為治江,實在發展,功在經濟轉型,提升環境質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具體行動。對于東陽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來說,這僅僅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