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牢固樹立生態保護意識,堅定不移地貫徹“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方針,不斷強化水和空氣污染防治。全市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狀態,地表水Ⅰ—Ⅲ類達標水質比例100%,水質狀況為優;城市空氣質量優級和良好天數達365天,優良率100%,中心城區是全國13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榮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東面有世界自然遺產地三清山,西部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北面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中部有世界地質公園圭峰……同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7.7%,擁有7個國家級森林公園,7個省級森林公園,15個自然保護區。好山好水好風光,既是造物主的鐘情使然,更是上饒干群傾情呵護的結晶。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首當其沖。我市把加強生態保護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堅持走綠色崛起之路。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我市深入開展了水污染治理、保護“母親河”、綠色生態建設、生態園區建設、生態城鄉建設、農村清潔能源、血防綜合治理、節能減排、城鄉垃圾集中處理、污染物零排放等“十大行動”。把信江、饒河沿線縣(區)作為水治理的最前沿,切實加大源頭保護,嚴格禁止在一湖兩河沿岸1.5公里范圍內引進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堅決關閉“五小”企業,制止亂采濫挖,疏浚信江、饒河尾閭區。僅2009年全市就對231個項目進行了環評審批,否決了39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或存在污染隱患的項目。同時,在饒河源頭婺源實行10年禁伐闊葉林;在濱湖地區,開展了“不讓泥沙流入鄱陽湖,不讓污水流入鄱陽湖,不讓垃圾流入鄱陽湖”整治活動。市里還連年發動干群上山造林綠化,每年造林50萬畝以上。僅去年以來,全市“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完成造林就達95.1萬畝,其聲勢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大力推進污水處理、節能減排等重點工程,全市10縣城污水處理廠總投資6.2億元,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信江水環境、空氣環境安全。我市規定信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源頭,不得建設向水體排放污染物或存在環境風險的項目,不得建設排放污染物涉及砷、鉻、鎘、鉛、汞等重金屬的項目;信江干流及其支流兩側,以河岸為界線,向陸地延伸1公里范圍內,禁止新、改、擴建化工、農藥醫藥及其中間體、電鍍、制革、印染、焦化、染料顏料、造紙(制漿)、有色金屬冶煉及其他水污染嚴重的項目。據統計,全市去年共組織2250余人次,對867家企業開展了全市重點污染源、飲用水源保護、節能減排等專項檢查。其中立案查處30家違法企業、掛牌督辦2家企業,依法關停取締違法排污企業17家、責令停廠限期整改45家,并對16家重點污染企業安裝22套與環境監控中心聯網的在線監控設施。
我市把污染減排任務指標納入對縣(市、區)政府7項考核評價內容之一,并在創評全市工業先進縣、十強企業、十大納稅大戶中實行一票否決制,高位推進減排任務的落實。通過采取“區域限批”強制措施,堅持“以新帶老”、“等量削減”原則,加強工程治理減排和環境執法監督,確保結構性減排項目的落實到位。通過一系列的努力,2009年我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減排3465.5噸和1494噸,完成了“十一五”期間靜態減排任務。(程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