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了解到,8月23日至27日,省人大常委會檢查組于對海口、三亞、儋州、文昌、東方、澄邁、臨高、昌江等8個市縣(自治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污水垃圾處理廠(場)建設、污水管網和垃圾轉運設施配套建設、污水垃圾運營機構、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工作監督檢查,檢查發現我省有7家污水處理廠至今仍未形成減排能力。
檢查發現,全省大多數污水垃圾處理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已經竣工,但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嚴重影響項目運營效果。目前,完成主干管網建設任務的市縣不到三分之一,多數市縣僅完成主干管網建設任務的70%-80%,個別市縣的管網建設還不到30%。分支管網建設尚未開始,許多老城區管網雨水和污水同流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多數市縣垃圾收集和轉運設施落后,設備老化,收集轉運率低,收集覆蓋面小,收集轉運能力小與處理場(廠)的處理能力不配套的問題突出,有的垃圾處理場日處理量只達到設計要求的50%。
此外,這次檢查8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都存在進水量偏低和進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濃度偏低的問題。目前,除白沙門二期和三亞紅沙污水處理廠外,其他新建的污水處理廠進水量均低于設計要求的60%,有的甚至達不到20%。進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濃度均在100毫克∕升左右,有的甚至低于60毫克∕升。受進水量小和進水濃度遍低的影響,臨高、陵水、保亭、昌江、東方、儋州和洋浦等7家污水處理廠至今仍未形成減排能力。
當前,全省各市縣均存在污水垃圾處理運營管理機構不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目前,在16個市縣打包委托營運的污水處理廠中,除海口、三亞、陵水、白沙4個市縣和洋浦建立健全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外,其他12個市縣未成立專業排水管理機構。污水收集管網、提升泵站及各種有關附屬設施無人維修管理,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正常營運。(史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