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社會“欠發達、欠開發”的實際省情,貴州省委、省政府適時提出了“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執政理念,把減排作為建立環保參與綜合決策機制、優化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入點,使減排成為貴州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的助推器。
6月底前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
貴州省主動把環保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進一步強化參與綜合決策、改善環境質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環境監督管理等目標定為貴州減排戰役必須完成的任務。
2007年7月,貴州省政府成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全省縣級以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的攻堅目標。
“欠發達,欠開發”的省情決定了貴州籌集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資金的困難。為了不拖后腿,貴州通過爭取國債資金、以獎代補資金支持、加大省級財政投入等措施,積極籌集資金。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安排污水處理建設各項資金總計50億元。
2009年6月貴州省出臺《減排攻堅工作行政問責辦法》,規定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導致全省污染減排工作受到較大影響的單位,單位責任領導將被建議引咎辭職。去年8月和9月貴州省政府分別對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進展緩慢的兩個市、州及6個縣政府領導進行了誡勉談話。
貴州省還積極探索利用經濟、財政手段,建立了環保和信貸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對企業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經濟制約和監督,并由環保和物價部門聯合實行脫硫電價補貼政策。
截至2009年底,貴州全省已建成79座污水處理廠,21座已投入運行,14座進入試運行,44座進入調試運行,形成設計處理能力155.4萬噸/日,全省現役火電機組脫硫設施已全部建成投運。今年6月底前貴州將建成投運99座污水處理廠,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
以減排優化經濟發展成效初現
在日前召開的貴州省環保工作會上,貴州省環保廳廳長郭猛特別指出,貴州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能源礦產等資源型產業帶動,而這些產業往往能耗物耗高、環境污染大,如果這一矛盾處理不好,勢必導致貴州生態優勢的喪失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持續。
貴州省將環境因素作為項目選址布局的基本條件,強化項目環評,把排污總量和污染削減作為區域、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把總量削減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絕不允許突破總量控制指標。
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方面,貴州依托本省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現代煤化工、鋁及鋁加工、磷及磷化工等產業,同時在基地規劃、項目批復過程中把好項目審查關。全省各級政府堅決關停“十五小”、“新五小”等高污染、低效益企業,并依法建立產業發展扶優限劣制度。
貴州省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2009年淘汰落后產能687.4萬噸,并對限制類和淘汰類高耗能企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344家高耗能企業只有12家仍在生產,其余的實現了關停和轉產,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
今年把保運行作為減排中心任務
2009年,貴州省重點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均有所提高。全省對33條河流的74個斷面進行水質監測的數據表明,72.9%的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優良水質標準,與2008年相比上升3.8個百分點,全省環境質量總體較好。
今年,貴州省將把保運行作為減排中心任務,開展重點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專項行動,充分發揮現有污染防治設施在污染減排、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的效能,確保實現今年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必須分別比上年下降1.8%和2.8%的目標。通過嚴格執行減排責任考核、加大督察力度、深入推進管理減排,督促各火電廠按照限期治理時限要求完成脫硫設施增容改造任務,切實保障火電廠脫硫設施正常穩定運行;督促各縣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確保所有污水處理廠在今年6月底前投入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