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元水利建設資金投向哪?
——2010年全市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前瞻
中國菏澤網訊 水資源嚴重短缺是我市的基本水情,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且降雨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進一步加劇了菏澤水資源供需矛盾。
2010年將是我市水利發展史上投入規模最大、建設項目最多的一年,預計當年總投資突破15億元。這些資金將投向哪些領域?記者就此采訪了市水利局局長王振欽。
投向水源工程:新建或續建4處河道攔蓄工程、7座平原水庫
“水資源與國土資源一樣,具有基礎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可能靠向國際市場購買來解決問題。”王振欽認為,水資源不僅僅是農業的命脈,已經上升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蓄水能力決定供水能力,解決我市水資源短缺的當務之急是開源。
2010年預計4處河道攔蓄工程、7座平原水庫開工建設。其中,趙樓攔蓄一期工程要建成蓄水,完成投資1.2億元,形成1936萬方的蓄水能力;投資2.1億元,開工建設東魚河截污導用擴大治理二期工程,拓寬治理河道9.3公里,新增庫容700萬方;東明攔蓄、牡丹區都司攔蓄工程盡快啟動,全面完成單縣浮崗水庫、曹縣太行堤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力爭啟動巨野大野水庫建設,對雷澤湖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投向人飲安全:4座水庫列入省投資計劃
我市地下水水質普遍較差,深層水高氟、淺層水苦咸。通過積極爭取,2010年我市有4座水庫列入省水利廳投資計劃,分別為定陶劉樓水庫、巨野巨南水庫、成武孫寺水庫、鄄城箕山河水庫,總投資3.6億元。今年,上級對我市下達的人飲安全項目資金大幅增加,有望突破8000萬元。
今年工作重點就是以水庫為水源、以城區供水網絡為基礎、以城鄉一體化為方向,通過人飲安全資金,實現管網延伸,擴大供水規模和人口覆蓋面,進而實現我市農村供水由分散向集中化、由單體向規模化、由粗放向專業化轉變。
投向河道治理:重點抓好趙王河治理工程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大型骨干河道治理,從今年開始重點抓好中小河道治理,年內力爭完成趙王河下游、楊河及東魚河南支定陶段等河道治理工程,爭取開工治理徐河、勝利河等縣區河道。
今年我市把趙王河作為河道治理的重中之重,兼顧防洪、除澇、蓄水、生態功能,將全長26公里的趙王河城區段建設成為我市最具現代氣息和生態價值的重要景觀帶和縱貫南北的城市防汛主河道,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標準和城市品位。
投向灌區改造:繼續推進6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
實施灌區改造不僅能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還可調整用水結構、為工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供應。目前,閆潭、蘇泗莊、楊集、劉莊、謝寨、蘇閣6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全部納入國家投資計劃,規劃總投資23.3億元,設計灌溉面積536.6萬畝。
今年繼續推進6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00萬畝。力爭至少1個縣區列入中央節水灌溉示范項目,部分縣區列入省級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爭取開工建設東明高村、鄄城舊城、成武肖樓閘、定陶邵堂閘、單縣浮崗水庫、單縣徐寨閘等6座中型灌區,加快建立農業節水工程體系。
投向生態治理:年底4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投產運營
今年,我市將對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使其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加快牡丹區、開發區兩座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如期建成。同時,新建開發區污水管網30公里、牡丹工業園區污水管網38公里、老城區污水管網60公里,新建污水泵站5座。
根據市區規劃建設發展趨勢,在城區南部規劃建設一座日處理6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鋪設污水管網20公里,提高城區南部污水收集與處理能力。建設菏澤市中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一期日處理能力3萬噸。力爭年底城區4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投產運行,日處理能力達到19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80%。
同時,對趙王河公園和環城公園水體適時更換,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4個,完成投資42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