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是湘江第4年連續(xù)出現(xiàn)枯水,湘江株洲站昨日還創(chuàng)下歷史最低水位。昨天,省防指專家分析,降雨偏少、河槽下切、長江干流來水量減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湘江低枯水位的出現(xiàn)。
原因一:汛期結(jié)束后降雨偏少
每年4到9月為湘江流域的汛期,10月到次年3月為枯水期。
據(jù)統(tǒng)計,2003至2008年期間,湘江長沙站最低水位均在25.6米以下,出現(xiàn)最低水位前一個月,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都較歷年均值偏少60%以上。以今年為例,10月以來全省大部分以晴熱干旱天氣為主,湘江流域平均降雨僅28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偏少69%,來水量僅為24億立方,較歷年同期均值偏少13%。
原因二:河槽下切使同流量情況下水位偏低
湘江中下游河床下切,造成同流量條件下水位下降,是湘江枯水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幅湘江長沙站的河道斷面圖顯示,湘江長沙段河床呈逐年整體下切趨勢。其中,1990年—1995年,湘江河床最低點下切0.69米;2000年—2008年,最低點下切1.76米;1990年—2008年,25.00米水位以下河床平均下切2.3米。
水文專家分析,與上個世紀(jì)90年代平均水平相比,由于湘江干流下游河床下切,湘潭站500立方米/秒流量情況下,其中水位降低1.1米以上,長沙站水位也降低0.7米左右。
原因三:長江干流來水量減少
三峽水庫從9月上旬開始蓄水,并于11月2日上升至今年最高水位175.05米。受此影響,洞庭湖城陵磯水位持續(xù)下降,由10月1日8時的27.88米下降至昨天的23.35米。城陵磯水位迅速下降,減少了對湘江尾閭地區(qū)的頂托作用,湘江中下游水位下降速度加快。
由長沙與城陵磯水位變化關(guān)系分析資料可知,在枯水情況下,湘潭流量在500立方米/秒左右,城陵磯水位在22-23米時,若城陵磯水位變化1米,影響長沙水位約0.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