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櫛風沐雨,五載春華秋實。
乳山,這座濱海新城,在“十一五”期間邁開了城市建設激情飛躍的步伐。一條條寬闊大道四通八達,一座座現代樓廈拔地而起,乳山在嬗變中漸漸綻放出更加動人的風采。
五年來,我市按照“生態型花園式濱海旅游城市”定位,以建設精品城市、和諧幸福新乳山為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理,大力開展城市綜合開發,積極構筑與現代化城市相配套的基礎設施框架,城鎮化率達到53.8%。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
“十一五”開局之初,我市從城鄉規劃入手,從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市域城鎮體系、城市發展方向三個方面研究論證,確立了“山東半島重要的生態型海濱城市和旅游度假勝地”的功能定位,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此后,我市按照既有規劃加大建設力度,城鄉面貌展露新姿。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打造功能齊備、安全通暢的城市道路系統是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從2006年起,我市陸續對城市道路展開了建設與改建,為百姓出行創造便利條件。五年來,我市相繼建成浦東路、北環路、西環路、銀金大道、開發街等一批高等級城區道路,城區路網日趨優化。銀金大道、城區西出口路和北環路三條主要道路的全線貫通,標志著我市城區內主干線相通、次干線相接、支路線相連的城市建設大網絡基本形成,使我市更加緊密地融入到山東半島城市群。截至2010年底,我市城市道路總長276公里;城市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14.72標臺,形成了覆蓋全市公共交通立體網絡。
為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步伐,著力改善農村居住環境,讓更多群眾共享城市建設發展成果,“十一五”期間,我市實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開展了以綠化、亮化、美化、硬化為主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2009年我市啟動開展了70個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和9個村的居住工程建設,2010年繼續抓好了60個市級重點村的環境整治和15個村的舊村改造,取得了農民得實惠、企業得市場、發展得空間、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公用設施日臻完善
為拉大城市發展框架,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十一五”期間,我市實施了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天然氣置換等多項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為加速城市規模的擴大提供了保障。
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水廠2座、加壓站5座,供水管線477公里,自來水普及率100%;城區排水系統完善,建成排水管網460公里;先后投資9000萬元,建成了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2009年又投資1400萬元對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開工建設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銀灘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及全長95公里的污水管網配套工程,完工后將有效增強區域污水處理能力。
五年來,我市累計投資1500萬元,建成日處理能力300噸的填埋式城市垃圾處理場及垃圾滲濾液無害化處理工程。結合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投入5億多元對城市供熱、燃氣管道及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現有供氣管道262公里,供熱管道225公里,鋪設32.4公里天燃氣主管道及11.8公里分支管線敷設,分批次對18286戶居民進行天然氣置換。目前,已有6000戶完成天然氣置換通氣。
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讓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設中想的最多、最細的就是最關乎市民生活品質的人居環境的塑造。
“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從建設生態乳山入手,將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建設作為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環境競爭力和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多措并舉加強道路綠化、公園綠地、生態綠化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創造了美麗怡人的景致。高標準建設了河濱公園、中心綠廊、愛晚苑公園、東苑公園等7個免費公園,政府廣場、東方廣場、人民廣場3個城市廣場。去年,我市首次圍繞“母愛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啟動了金牛山公園建設工程。整個公園總占地面積720畝,包括四個核心景觀區、五個休閑活動區,工程總投資約3億元,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截至目前,一期工程接近尾聲,建成后將成為市民休閑的健身娛樂場所。在綠化方面,精心組織實施了銀金大道、勝利街、東山路、青山路、北環路、浦東路、疏港路等主次干道綠化,構筑了“五縱五橫”道路綠化格局,使道路兩側形成了錯落有致、景觀秀美的綠色長廊。綠化覆蓋面積1223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41.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4平方米,進一步彰顯了國家園林城市特色。
自2008年起,我市投資3億元,對流經城區的城南河、爐上河進行了以清淤、護坡、蓄水、污水截流、綠化、造景等為主要內容的大規模綜合治理,截至目前,“兩河”一、二、三期治理及上游景觀建設均已完工。碧波清澈見底,河岸垂柳依依,城區濱河生態景觀長廊日漸清晰。
一個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山川秀美、活力奔放的新乳山正在日益融入我們的生活,展望“十二五”,我市的城鄉建設將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