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環境保護局確定2010年為環境安全年。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為抓手,以推進污染減排為重點,以確保環境安全為主線,全面提升監管水平,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力爭COD、SO2排放控制在8.9萬噸和6.7萬噸以下,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7%以上,飲用水源達標率100%。
2010年,各項工作指標總體目標:COD、SO2排放分別控制在8.9萬噸和6.7萬噸以下,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7%以上,飲用水源達標率100%,較大以上環境安全事故和環保群體上訪、越級上訪事件零發生,鍋爐改造完成80臺,畜畜養殖整治完成100戶,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達85%以上,排污費征收完成4000萬元,行政處罰準確率達100%。
一、從嚴管理,在綜合治理、產業升級上動真格。一是嚴格項目審批,實行源頭控制。將有限的總量指標用于發展優勢產業,堅決防止“兩高一資”項目魚目混珠梯次轉移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實現增產、增效、不增污。二是推進污染減排,強化過程防治。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實行排污許可、總量控制,實施10大重點減排治污工程。三是狠抓專項行動,著力老源治理。逐步實施陶瓷、銅鋁加工、危險廢物加工經營三大行業整治,防止“十五小”企業死灰復燃,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業檔次。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泡菜加工等涉農產業整治,逐步取締珍珠等深度水產養殖,重點水域實行“人放天養”,引導發展生態種養和立體農業。
二、從重執法,在懲處違法、維護安全上出真招。一是堅持環境安全責任制。將確保環境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實行環境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實現“一家污染源、一個責任人、一套整治方案和一項責任追究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定期開展污染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確保環境安全不出大事、不出丑事、不影響社會穩定。二是完善在線監控制。不斷完善在線監控平臺和信息傳輸技術,加快完成80家重點企業排污監控設施聯網,加強設備維護與數據分析,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防范環境違法行為。三是推行環境協管制。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升全民環境意識,推行社區、鄉鎮環境協管和小區“三產”公審,在城區各社區設立環保協管員、招募志愿者,小區新建餐飲、娛樂等三產項目實行相鄰住戶聯名初審,真正實現公眾參與、放權于民、聯手自治。
三、從優服務,在改善民生、服務發展上生真情。一是環境提質。實施碧水、藍天、靜音三大民心工程,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徹底根治南湖水污染,籌劃啟動王家河、東風湖等水域綜合整治,加快完成第一批80臺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和100家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督促完成9個城鎮污水處理廠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專項執法行動,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創建宜居城市環境。二是服務優質。以“圍繞企業想事、深入企業議事、服務企業干事”為主題,強化服務意識,精簡優化辦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堅決兌現“審批三公開、時限三條線、服務三份心、廉政六項令、收費一底限”五項公開承諾,建設服務型機關。發揮部門優勢,融服務于監管,深入幫扶企業,服務經濟發展。
四、從狠治隊,在提升素質、優化管理上下真功。一是提升隊伍素質。開展業務培訓,定期開展崗位技能考核,強化黨風廉政和思想教育,增強隊伍執行力,培養一支敢抓善管、開拓創新、先憂后樂的隊伍,提升科學謀事干事水平。二是優化機關管理。合理設置機構、優化資源配置、暢順機制運轉,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切實解決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聯動協作、環境準入等問題,摸索管理新模式,實現人員安排合理化、公務辦理高效化、機關管理規范化。三是夯實基礎建設。抓住國家加大環保投入新機遇,積極爭取能力建設資金,加快完善環境監測預警、排污自動監控、信息聯網傳輸體系,全面實現能力建設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