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口埋進污泥、排水管內“成分”復雜、在線監控無法顯示……記者近日隨同市環保局對溫瑞塘河沿線污染企業進行突查,結果發現被查企業問題五花八門,“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現象非常突出。
排污口“躲”起來
檢查頗費周折
“廠內有一個排污口,廠外也要有排污口啊。”在甌海梧田大堡底工業區一家造紙廠,環保執法人員查到設在廠內排污口,但在查看廠外入河排污口時,卻一時找不到下落。
這家造紙廠內,各種設備雜亂無章地堆放著。在污水處理池,有一個排污口將污水接出去排到外面。環保執法人員隨后來到廠房北側,對入河排污口進行了檢查,只見北側路邊堆放著一大堆“污泥”。企業人員稱,這些“污泥”是煤渣,排污口就在這下面。環保人員揮鍬除去煤渣,好不容易看到一塊石板,據說下面藏著排污口,已好久沒人“光顧”。當執法人員詢問“這樣的排污口怎么檢查,怎么檢測?”企業人員埋頭不語。
執法人員還發現一處污水、處理水混雜的排水管。這么多留待檢查化驗的“細節問題”,讓執法人員頗費周折。
機房監控“失靈”
企業平時也不看
在一家拉鏈廠,執法人員發現,各類治污設施完善,排污管道也能按規定接入管網。但當大家走進監控機房時,卻發現這家在線監控企業“監控失靈”已有不少時日。
執法人員在治污區、車間等處,基本沒發現“毛病”。就在大家即將離開這家企業,一名執法人員走到監控機房前,只見監控器黑乎乎的,沒有一點動靜。旁邊一本記錄本上,登記著3月2日前的運行情況,當執法人員詢問為何沒正常工作,這名企業負責人稱“沒注意,一般平時不看”。
這名企業負責人還表示,在線監控器由設備供應企業維護運行,他們不參與該項管理。當執法人員反問“出問題該誰負責”時,企業負責人才認了錯。
鬧市區藏污染
入園才是正道
“經過這幾年塘河整治,重污染企業已不多,主要是細節問題。”市環保局監察支隊支隊長趙力平說,如今許多企業“不合時宜”,應當遷到相應園區。希望政府有關方面進一步重視這個問題。
昨天共檢查了約40家塘河沿線企業,其中不少“80后企業”。這些企業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受當時條件限制,治污設施要求較低。隨著時代發展,這些集中城區的污染企業,由于設備落后等原因,已無法跟上治污要求。有資料顯示,市區塘河沿線有工業污染企業1400多家,其中“80后企業”有100多家。這也是整治的一大重點。
趙力平認為,根治辦法是將污染企業遷入相關園區,希望我市有關方面能進一步形成合力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