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吃飯要靠它
“建水庫的時候正處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淠史杭的水引不過來,農田灌溉沒有水,當時陶沖水庫旁邊的兩個村就合力挖了這個水庫。 ”說起60年前挖水庫的情形,水庫邊的張大爺還有些記憶,為了讓田里盡快有水進來,村民們幾乎都是連軸轉的工作,雖然不少人還餓著肚子,可工作的勁頭卻足得很。但即便如此,村民們還是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把水庫挖了出來,并引來水源。“當時水庫也引來了水,還有一些小池塘匯來的水,下雨也能有些積水,水是越積越多。 ”
當時,水庫要灌溉旁邊8000畝的農田,“田里有水了,莊稼才能生長,才有糧食收割。”張大爺告訴記者,對于村民來說,水庫就是寶貝,沒有它就沒法養活那么些人。而水庫也一直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責任,旱的時候有它在,不擔心田里的作物吃不到水。
可隨著城市的發展,水庫被從中間截斷了,而原本是水的部分也成了地,由于周邊的農田逐漸被房屋、廠區所代替,水庫也逐漸喪失了灌溉的作用。當時600畝的水面也減少到現在的400多畝。
華麗轉身為休閑勝地
3月21日,站在陶沖水庫邊,春風拂面。水庫中間有浮起的枯草,其中也透出點點綠色,岸邊也種植了樹木、草地護坡,呈現出一幅田間美景。水面不時有野鴨游過,水鳥掠過。在城市中看見這樣一塊安靜的水面實屬不易。
可是,這塊美麗的水面正在逐漸變小,如何在地圖上留下這一點藍色的標記?陶沖水庫轄區淮肥社居委的張國慶主任介紹,為了保留這塊有60年歷史的水面,同時也為了新站區平板顯示基地的發展做配套,陶沖水庫將進行一番徹底改造,“變身”后將成為城市后花園,市民日常休閑的好地方。 “水庫的面積要擴大到1000畝,周邊的設施也會進行改造,兼顧生活功能。 ”而據了解,水庫的改造將沿用現有的自然景觀,并結合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確保水庫里不斷有水補給。 “現在改造已經啟動,建成后會成為第二個生態公園。 ”
還有多少水期待華麗轉身?
與陶沖水庫相連的是二十埠河的一段,在河岸兩側,是完全不同的兩幅畫面:一邊是充盈的水庫,一邊是行將干涸的水溝。
昨日,當記者在二十埠河沿線采訪時,發現這條源自南淝河的小河正逐漸喪失生命力:河道狹小,周邊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中,霸占了河道,讓這條河愈發無力。在采訪中,有市民告訴記者,希望流淌在合肥的每一條河都可以延續生命,期待它們重新迸發新的活力,即便再過幾十年,還可以找尋到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