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首次成立治水辦,履行治水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職能。《海寧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出臺,明確了治水的原則、方法、工作目標等內容,以保護水資源、保護水安全、遏制水污染、重建水生態為工作重點,建立健全治理工作體制機制,著力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全面實施“八大”專項行動計劃,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市治水辦認為,通過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實施,結合海寧自身的水生態實際,走出一條保護“水生態”、提高“水質量”、豐富“水景觀”、開發“水經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新路,使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堅持水環境治理與水污染防治相結合提高“水質量”。積極開展水源保護行動,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監測。加快控源截污納管,實施污水管網建設行動,實施工業企業污染、農業養殖污染、農村生活污染分類防治行動,實施城區雨污分流行動,實施統籌保潔行動,淘汰落后產能,關停重污染企業,多途徑實施城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構建河道保潔、道路保潔和農村垃圾收集三位一體的城鄉保潔新機制。
堅持水環境治理與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保護“水生態”。注重依靠科技力量,恢復重建水生態環境,以建設生態濕地、生態河岸等方式,著力研究適合海寧水情的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防治污染的新技術,提高水環境自凈能力與承載能力。
堅持水環境治理與地域文化相結合豐富“水文化”。依托海寧豐富的文化資源,培植城市的生態文化,爭取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參與,引導市民形成生態的價值觀念、活動方式和思維方式,在全市形成節水、惜水、愛水的“水文化”,使水環境治理成為打造城市生態名片的一項重要工程。
堅持水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相結合開發“水經濟”。注重水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方式、結構轉型升級相結合,通過引導和和倒逼機制,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企業,培育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綠色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通過改善水生態、美化水景觀、宣傳水文化,使各種水環境要素與園林綠化、休閑旅游等有機結合,吸引更多社會投資,拉動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