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日出西邊雨。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甚至還出現了旱澇急轉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的水利投資建設歷史欠賬太多。水危機已經影響到中國經濟正常發展。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局部地區干旱的頻發、水資源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布不均、粗放的利用方式已經開始制約中國經濟的發展。
我國是個人均水資源短缺的國家。聯合國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可再生內陸淡水資源為2133.3立方米。而同期世界人均水平為6620立方米, 美國為9293.4立方米,日本為3365.4立方米。水資源分布失衡,淡水資源短缺。同時,地表水污染嚴重。近三十年來,我國地下水開采量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遞增,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超采越來越嚴重。我們認為,替代水源的開發應用成為當務之急。
開源海水淡化
應對淡水資源的日益短缺,目前世界上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抽取地下水、遠距離調水、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回用等。海水淡化現已成為世界上許多淡水資源稀缺國家和地區解決用水緊張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較為成熟的商業化技術有蒸餾法與反滲透法。中國是繼美、法、日、以等國之后研究和開發海水淡化技術的國家之一。
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成本在5~6元/立方米,高于居民生活用水價格,但已接近甚至低于工業用水價格。隨著我國沿海城市人口的不斷膨脹,居民及工業用水供需矛盾將日益突出,水價上漲預期依然強烈。據規劃目標,2020年我國擬實現海水淡化產業化,海水利用國產化率達90%以上。隨著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一系列鼓勵政策及地方政府投資支持政策將陸續推出,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海水淡化將達150萬至200萬噸/日,年復合增長達20%以上。若按照單位投資成本最低的反滲透法來保守估計(6000元/噸日),未來五年100萬噸/日的產能增量有望拉動投資60億元人民幣以上,相關設備生產商將直接受益。
我們看好低溫多效法與反滲透法在中國的應用。目前,國內反滲透膜市場90%依賴進口。以需求帶動關鍵技術設備的國產化,是我們看好國內生產企業的快速增長理由之一。作為國內反滲透膜生產企業中的佼佼者,南方匯通(000920,股吧)子公司北京時代沃頓將顯著受益。低溫多效法中,建議關注設備生產商雙良節能及耐腐蝕性鋼管生產商海亮股份(002203,股吧)。
節流
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回用
污水處理。2009 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234.4 億噸,比上年減少3%;生活污水排放354.8 億噸,比上年增加7.5%。
2006 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的總體思路》出臺后,五年內我國污水處理率大幅提升,城市污水處理率由51.95 提高到75.25%。《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的總體目標,其中用于工業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資將分別達到5753億元和5578億元,污水處理業未來十年將保持持續增長。
再生水回用。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過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指標,可以滿足某種使用要求的水,也稱為中水。再生水可以用于園林綠化、工業、沖洗、消防、農業灌溉等。再生水在經濟成本上優于遠程調水及海水淡化,國內外再生水的綜合利用也證明了再生水技術的可行性。
再生水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合理應用再生水將成為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然而,截至2009 年,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為只有8.6%,與部分發達國家7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相比,中國的再生水利用還存在很大差距。
在人均水資源匱乏的我國北方城市,再生水已經開始成規模發展。2004年,北京把再生水納入全市年度水資源配置中,此后,利用量逐年增大。目前,北京農業年用再生水3億立方米,70%以上的城區河道將再生水作為主要補水來源,綠地澆灌、施工降塵、道路沖灑等均大量使用再生水。據2006年規劃,2015年北方地區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要達到20%~2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要達到10%~15%。
再生水的利用需要政府持續投入,包括鋪設管線、鼓勵企業的使用、水價支持政策等。我們預計,再生水將首次被列入“十二五”規劃,隨著未來五年污水處理投入的增加,再生水的利用也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十二五”規劃重視
海水淡化與再生水回用
作為一個干旱頻發的國家,我們需要合理地布局每一個可利用的水資源,減少自然稟賦與極端氣候給我們經濟帶來的波動。國際經驗表明,干旱地區找水的過程,是從內陸走向海洋、從開拓新水源到現有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水危機是“危”亦是“機”。在水資源日益困擾經濟發展下,“十二五”規劃將給予海水淡化與再生水回用更多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