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根據計劃,歷時3年的蘭州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將徹底完工。經過3年的“大修”后,蘭州市主城區的污水管網已構建成型,排放的污水將被有效收集,黃河蘭州段排污現狀也將得到明顯改觀。
然而,污水處理費用嚴重短缺的現實,使蘭州四大污水處理廠面臨有米下鍋卻沒柴燒的窘境。
“可以說全部工程完工后,蘭州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能百分之百地完成。”
說起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許多市民對蘭州的污水隨意排放、處理能力低下的現狀頗為頭痛,而可喜的是,經過3年“大修”,蘭州市主城區的污水管網已構建成型。
受財力的限制,多年來,蘭州市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尤其是城市排水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極多。2008年的數據顯示,蘭州主城區的污水管網密度每平方公里僅為3.95公里,很多管網存在管徑小、管道老化、雨污混流等問題,部分城區邊緣地區以及高坪地區甚至沒有鋪設排水管網。在污水處理方面,僅有的兩座污水處理廠(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雁兒灣污水處理廠)由于建成年代較早,污水處理的品質達不到新的國家標準,急需升級改造。“2008年蘭州的污水日處理能力只有42萬立方米,處理率僅52.7%,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排名墊底。”蘭州市政工程管理處宣傳科科長李相賢說。
進入2011年6月,蘭州市主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已進入尾聲,到本月底,這項耗時3年的市政工程將全部完工,屆時,蘭州主城區的污水收集和處理現狀有望得到改觀。
“能收集的要全部收集進來。”李相賢告訴記者,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在規劃時,在一些當前還未鋪設排水管網的地區特別是鐵路以南的高坪地區,都預留了管道接口,以便未來這些地區架設排水管道后可以直接收集。同時針對排洪溝內雨污混流的現狀,施工時幾乎在所有的排洪溝內都架設了臨時收集管道。
蘭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累計安裝管道206.49公里,超過全部工程量的90%。全部工程完工后,蘭州市的污水日處理能力將提高到60萬立方米,遠期可以達到84萬立方米,處理率可達100%。“可以說,全部工程完工后,蘭州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能百分之百地完成。”市政工程管理處一位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由于污水管網鋪設滯后,很多洪道慢慢變成排污溝,垃圾、泥沙堆積,從洪道排入管道的污水處理起來非常困難。”
蘭州市的四大污水處理廠之中,西固污水處理廠和鹽場堡污水處理廠還在建設階段,目前運營的只有雁兒灣污水處理廠舊廠和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而后者也是蘭州市目前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可達20萬立方米。
為解決蘭州市污水處理的資金難題,2010年蘭州市政府采用TOT(移交-經營-移交)模式對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公開招標,成都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以4.96億元中標,經過多輪談判后雙方于2010年4月22日正式簽約,同年9月20日,蘭州市城投公司正式將該廠移交給成都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在蘭州組建的項目公司蘭州興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州興蓉)運營管理。
“雖然產能是20萬立方米,但實際上,目前每天只能處理16萬立方米,只有設計能力的80%。”蘭州興蓉總經理李軍告訴記者,為保證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的來水量,除了七里河和安寧區污水之外,還有部分西固排過來的污水,“蘭州的污水其實并不多,這個廠建設的時候考慮了一些工廠的排放,但聽說幾年前這些工廠或停產或已搬遷,有資料顯示,過去幾年這些地區的自來水用水量比現在還高。”
李軍告訴記者,盡管現在每天的來水量只有16萬立方米,但處理起來并不輕松,“主要是來水中包括七里河洪道內的污水,泥沙和沉淀物的含量很高,不好處理。”去年7月,一場大雨過后,洪道內的污水帶著大量泥沙進入該廠的生化池,致使處理池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經過一周多時間的培養后才恢復處理能力。
“蘭州基礎設施建設欠賬比較多,比如說洪道應該就是泄洪的,但由于污水管網鋪設滯后,很多洪道慢慢變成排污溝,垃圾、泥沙堆積,從洪道排來的污水處理起來非常困難。”而在污水“全收集”工程完工后,七里河的污水將通過3個泵站打入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我們的來水量能得到保證,可以實現雨污分流,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李軍說。
據李軍介紹,目前,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費用為每立方米0.8元,所有處理經費按照協議由蘭州市政府支付。不過有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實際上,蘭州市每個月向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支付的處理費用只有一半,即每立方米0.4元。不過這一說法被蘭州市污水處理監管中心主任魯耀東否認,魯耀東表示,自該廠移交以來蘭州市一直按規定全額支付污水處理費用。
“新廠通不了水,設備擱置一天就要浪費一天,舊廠的改造也無法進行。”
6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時,該廠經理張義志頂著烈日在新廠區的工地上巡視,新廠辦公樓的主體已經完工,幾名工人忙著粉刷墻壁,廠區內的綠化作業也在加緊進行。“趕緊把水閘關掉。”看到綠化帶里的一個水龍頭壞了,漫流的大水在地上沖出一個深坑,張義志招呼工人趕快維修。
2010年初,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恩菲)在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招標中勝出,張義志從中國恩菲北京總部來到蘭州。2010年3月21日,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新廠正式開工,并于同年12月完工。張義志告訴記者,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分為兩期進行,其中一期工程是新廠的建設,建成后污水日處理能力可以達到18萬立方米,而二期工程則是將舊廠進行升級改造,將其污水處理能力由目前的16萬立方米降低到8萬立方米,并使其處理標準提高到國家一級B標準。兩期工程完工后,雁兒灣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將達到26萬立方米,屆時,可滿足黃河以南城關區的污水處理需求。
然而,當新廠于去年12月完工后,卻一直未能通水運營。“去年12月8日,我們第一次向蘭州市政府打報告申請通水,春節過后又申請過一次,但直到現在尚未批復。”張義志告訴記者,為了維護設備,目前新廠只能把舊廠處理完的水接過來繼續凈化,同時繼續與政府方面進行磋商。
據了解,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鹽場污水處理廠都采用BOT模式,即建設-經營-移交,這也是目前國內公共事業商業化運營中普遍采用的模式。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由中國恩菲投資建設,并擁有30年的經營權,其間污水處理的費用由蘭州市政府支付。
“主要是蘭州市政府沒錢。”一位業內人士說,國內污水凈化普遍采用微生物處理的方式,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新廠也是采用這種工藝,每立方米污水的處理費用接近0.8元,但目前蘭州市的自來水收費中,污水處理費每立方米只有0.5元,政府無力支付龐大的污水處理費用。
據了解,目前雁兒灣污水處理廠舊廠仍在運行,每天處理14萬立方米的污水,但其處理后的品質遠未達到國家一級B標準。“舊廠建設的時候,污水處理的標準還是國家二級,但從2002年開始,污水處理開始實行一級B標準。2003年舊廠改造后日處理能力提高到16萬立方米,但還是達不到國家一級B標準。”進入2008年之后,國家加強對污水處理標準的要求,雁兒灣污水處理廠舊廠的升級改造也變得迫切起來。
“新廠通不了水,設備擱置一天就要浪費一天,舊廠的改造也無法進行。希望政府盡早批準運營,既能幫助蘭州減排,我們的損失也少,舊廠的改造也能早日進行。”張義志急切地說。
“在今年10月份之前將出臺蘭州市污水處理費管理辦法,可能在年內舉行污水處理費調整聽證會。”
對于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新廠一直未能通水的現狀,蘭州市污水監管中心主任魯耀東認為原因有三,一是該工程的部分項目建成后沒有經過有關部門的驗收,另外,對方3億元的建設費用也未經權威部門審計;同時雙方在污水處理費的價格上存在分歧,“招標價是每立方米0.696元,但實際成本是0.8元/立方米”;而另一個原因是蘭州市財政資金的短缺,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錢的事,誰都知道蘭州的財政困難,每年的污水處理費很有限,全投給了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和11個泵站,根本沒錢向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支付污水處理費用。”魯耀東告訴記者,目前,蘭州市居民用自來水每立方米收取0.5元的污水處理費(工業用水為0.8元),遠低于污水處理廠每立方米0.8元的處理成本。
“按道理,除去成本等費用,我們每年應該收取近9000萬元的污水處理費,但由于種種原因,實際征收額只有6000萬元左右。而目前蘭州每年處理污水的費用高達6500萬元,政府還要補貼。”據魯耀東計算,在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完工、四大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運營后,加上11個泵站的運營費用,蘭州市每年在污水處理方面的開支將達到1.9億元,這遠遠超出了目前政府所能收繳的污水處理費。
資金的掣肘給蘭州下一步“全收集”的污水“全處理”蒙上了一層陰影,于是,在水價中提高污水處理費逐漸被相關部門提上日程。
“從去年開始,省市發改委、物價局等部門就開始調研,調查報告已經完成。”魯耀東說,蘭州的污水處理費漲價面臨著一個技術性問題,“目前的污水處理費是委托威立雅水務公司收的,但是威立雅的發票是上稅的,而污水處理費卻無需繳稅,這種繳費方式的隨意性較大,很多市民因此而拒交污水處理費,我們最近正在與國稅局協商解決,同時準備派出代表到其他城市考察取經。”魯耀東告訴記者,目前相關部門已委托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大隊進行摸底調查,“在今年10月份之前將出臺蘭州市污水處理費管理辦法,并可能在年內舉行污水處理費調整聽證會。”
然而,盡管相關部門對污水處理費漲價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在物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要想達成這一目標顯然并不容易。“市里領導對污水處理費漲價有看法,主要是今年蘭州市漲價的項目比較多,政府的壓力很大。”另一方面,近年來物價“逢聽必漲”的事實,讓市民對物價的上漲極為敏感,在水價已然高企的現實情境之下,蘭州的污水處理費漲價能否實現,或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