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水庫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主體工程日前竣工,有望于今年10月蓄水,整個水面將達850畝,超過了興慶湖,是曲江南湖面積的兩倍,將成為西安市民又一個休閑勝地。
昔日
水庫一度淪為西安最大“衛生間”
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團結水庫,是當時西安最大的城市建設工程之一。后經續建擴建,至1971年庫容達到200萬立方米,承擔著興慶湖、護城河、老城區和西北郊部分區域的城市排污、雨洪排泄任務,下游通過漕運明渠排入渭河。
水庫運行半個多世紀后,由于設施老化,庫底污泥淤積,岸周垃圾遍布,庫水變黑發臭,市民經過時都要捂緊口鼻。每逢夏季,沿線數公里居住的市民天再熱也不敢開窗。團結水庫因此得到西安最大“衛生間”的名聲。
如今
水庫面貌一新 村民說“不可思議”
2006年1月,西安市政府啟動團結水庫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修建暗涵引流污水,從灃河引水,在團結水庫上形成景觀水面,工程投資17.1億元。去年9月,6.277公里截污暗涵建成,年底,完成了庫區全部污泥清運。
昨日,記者從最北端的水庫大壩出發,一路看去,盡管一些地方還在施工,但整個水庫以及周邊環境已經面貌一新。
在團結水庫邊上居住的李下壕村村民周書才說起團結水庫的變化,用了“不可思議”這個詞,他相信這里還將變身成西安城西北環境最美的地區之一。
據負責此項目的漕運明渠建設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張磊介紹,團結水庫主體工程日前竣工,有望于10月蓄水。
展望
從絆腳石變身區域發展新引擎
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信曾表示,團結水庫集防洪保安、園林景觀、水域生態為一體,將對新北城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及水環境改善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團結水庫一邊是尚待開發的漢長安城,一邊集中著建于上世紀70、80年代的老舊建筑群,加之團結水庫自身環境惡化,使該區域成為西安發展的瓶頸。有專家稱,團結水庫環境綜合治理是打開這一瓶頸的關鍵所在,將為城西北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從以前發展的絆腳石變身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帶動城西發展的大興新區目前正在實施綜合改造,其12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中,團結水庫占了1.3平方公里。大興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團結水庫改造完成,將大大提升該區域的環境質量,大興新區因此也將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
數字解析
水面是曲江南湖2倍
水庫蓄滿水后,最寬處水面將達80米,最窄處也有30米,整個水面將達850畝,超過了興慶湖,是曲江南湖面積的兩倍。
年引水3500萬方
張磊介紹,灃河將向團結水庫不斷注入清水,年引水總量將達3500萬立方米,保證團結水庫850畝水面“活”起來。
12處親水平臺
為了讓市民“零距離”接觸水面,在水庫上將修建12處親水平臺,平臺從庫岸延伸到水庫中央。
6個景觀廣場
按照規劃,在團結水庫周邊將建成1300余畝的綠地園林景觀,修建6個供市民休閑、娛樂的景觀廣場。
沿北二環9個入口
為了讓游客更方便進入水庫景區,沿北二環將修建3個主入口和6個次入口,開車的游客一下二環就可直接進入水庫景區。
蓄滿水后最深6米
水庫蓄滿水后,最深處水深6米,最淺處3米多,整個水庫蓄水量將達200萬立方米,相當于全西安市市民6天用水的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