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倒是有興趣想知道:趕在亞運之前臭涌變清的魔術是怎樣變的?變這個魔術要花錢嗎?已經花在變魔術當中的有沒有冤枉錢?
今天要再談一個不愿意談但不得不談不過貌似談了也沒用的話題:花大錢治水。報紙說,7月以來,廣州市水務部門接連發布涉及石井河流域整治的工程招標公告,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各項目擬投資金額已超過35億元。
石井河是廣州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涌之一。從2008年開始的亞運治水行動中,石井河與東濠涌等一起成為“明星工程”,治理兩年后,石井河水質一度好轉,甚至重啟了因污染而中斷的龍舟賽。然而好景不長,2012年下半年開始,石井河水質又開始惡化。今年5月至8月,廣州市環保局對廣州主要河涌水質狀況的監測顯示,石井河水質一直處于最差的劣五類。
同為“明星”的東濠涌呢?最近一則消息說,從5月份廣州公布河涌水質狀況監測開始,上個月東濠涌水質終于首次達標。近5個月的監測來看,東濠涌污染最嚴重的是7月,也是劣五類水質。東濠涌的水質是從8月開始好轉的,只經歷了兩個月,就從劣五類水質變為完全達標的IV類,比功能區要求的V類水還要好。7月到9月之間,東濠涌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僅僅相差兩個月水質竟然有如此天壤之別?是因為氣象原因還是因為花錢的原因?從9月到年底,東濠涌水質好轉的“奇跡”會繼續嗎?
有句新俗話說,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這句話用廣州一個億一天的治水豪氣來演繹再貼切不過——— 可惜只應驗了一半,花錢不是問題,但問題依然是問題。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是否花錢越多治水效果必然越好這個無厘頭的問題。
理論上當然是花錢越多效果越好。但是前提是錢必須花得準。也就是治水的方法必須對頭。我質疑的事情只是只有耗資巨大的工程項目根本沒有辦法治好廣州的水。誰都知道,天底之下水系統的動態性是最強大的。所謂水無常勢。就拿石井河來說,全長27.6公里,集水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近二十余年來這條河成為了周邊不斷增多的工廠、企業、小區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污明渠。這個狀況若無明顯改變,光是往石井河里扔錢能夠解決問題嗎?
從報道來看,石井河治理擬投資的工程看似也有把這些污水引向他處的功能。東濠涌的治理情況也相類似。這些都是很專業的問題,我作為非專業人士不敢插嘴。對于花大錢治水我們的質疑說到底其實并無專業根據,也許只是來源于焦慮。一天一個億地往水里頭扔錢,何時是個盡頭?石井河和東濠涌做了治水工程的明星都要再“衰多鑊”,現在我倒是有興趣想知道:趕在亞運之前這兩條著名臭涌變清的魔術是怎樣變的?變這個魔術要花錢嗎?已經花在變魔術當中的有沒有冤枉錢?
能夠一天花一個億來辦的事絕不是小事。能夠一天花一個億的錢也絕不是小錢。說清楚為什么要這樣花錢固然重要,讓民眾看到和知曉花錢的效果更加重要。有一部經典的黑白電影里有一句經典的對白:不見鬼子不掛弦。有一句北方的老話叫:不見兔子不撒鷹。信奉這兩句老話,比信奉能夠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的新俗語要靠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