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研究部署貫徹落實省委常委辦公會議精神。會議強調,全市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和行動,凝心聚力,務實進取,在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的堅實基礎上,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長沙更好、更大、更快發展,擔當省會責任,回應人民期待。
市領導張劍飛、張迎龍、袁觀清、范小新、張湘濤、陳澤琿、程水泉、文樹勛、趙文彬、李軍、張迎春、陳獻春、鐘鋼、何寄華、姚英杰、黎石秋、曹立軍等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10月14日召開的省委常委辦公會議,明確了45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給長沙,并就城鄉結合部環境整治、交通出行、棚改、地下工程建設配套、湘江保護等領域的具體工作向長沙交辦了任務,這是省委在長沙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必將對推動長沙更好更快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徐守盛書記、杜家毫省長的講話高屋建瓴、語重心長,飽含著對長沙干部群眾的無限深情,寄予了對省會發展的殷切期望,既從戰略高度進行了深刻闡述,又從長沙實際提出了具體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針對性。全市上下要深刻領會這次會議的重要精神,切實增強省會意識、憂患意識、開拓意識,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進長沙新一輪大建設、大發展、大提升。當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力推進“六個走在前列”,圍繞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來扎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尤其要將實施“三倍”的目標進行細化、責任化,制定路線圖,排出時間表,以具體行動、強有力的措施推進各項工作。
會議強調,省委、省政府向長沙放權,彰顯的是一種決心,釋放的是一種導向,傳遞的是一種理解,體現的是一種支持,內含的是一種鞭策,展示的是一種擔當。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牢牢把握歷史機遇,切實領會省委、省政府的深刻用意,以此次下放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為重大契機,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一是要主動做好放權的承接工作,確保高效實施,確保平穩過渡,確保企業和群眾受益。要加強組織領導,逐一交辦,逐條對接,盡快承接到位;要精心安排實施,按照“積極主動、無縫對接”的原則,確保上下工作有序高效銜接,確保工作不斷檔、不缺位,確保下放權限平穩妥善運行;要發揮示范效應,承接授權后,充分考慮給區縣(市)、中介組織、企業放權,最大限度發揮放權的作用。二是要盡快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以這次簡政放權和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契機,未雨綢繆、提早謀劃,大膽地闖、大膽地試,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智慧推進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要著力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基礎產業領域和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市場的改革,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準入領域;要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突出做好“減、放、轉”的文章,全面清理部門條規、清算收費項目、清查審批事項,切實把審批減到位、環節壓到位、收費降到位,把長沙打造成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收費規范最好的城市;要大力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以開放倒逼更深層次的改革。
會議強調,要直面現實問題,以攻堅克難的勇氣補短板、解難題、促工作、提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品質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大都市。針對省委常委辦公會議交辦的任務,要迅速制定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層層分解、倒排工期,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項一項工作、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步一個腳印,拿出有力措施限期完成。
會議就省委常委辦公會議交辦的六個方面的任務進行了深入研究部署:
一是推進城鄉結合部和重要公共場所環境整治。要著眼于提升檔次和水平,進一步加強對城鄉結合部和重要公共場所臟亂差的治理,繼續加大違章建筑拆除力度,年內實質性啟動鴨子鋪等區域的改造提質,標本兼治提升城鄉品質。
二是加快高鐵南站、地鐵口周邊土地開發建設。要依法依規出臺約束性和干預性措施,在對土地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盡快啟動更多實質性項目,加快推進高鐵新城的開發建設,展示省會的“窗口”形象,方便旅客出行。
三是下大力緩解交通出行不暢。要深化公交優先理念,進一步增加公交投入數量、加大票價優惠力度、調整優化公交線路;要進一步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保持打擊“黑車”、“黑的”的高壓態勢,進一步增加合法運力,緊緊圍繞城區交通亂象大幅減少、市民守規意識大幅增強、民警履職效能大幅提升、道路交通暢通大幅顯現、公眾滿意率大幅提高的目標,綜合施策,構建常態。
四是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要搶抓中央加大棚戶區改造的政策機遇,爭取更多支持,對城區二環以內的棚戶區全面摸底,分步立項,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引進更多實力雄厚的戰略性投資者,以多種形式推進棚戶區改造,實現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安居夢”。
五是加強地下工程的建設配套。對老城區的地下管網全面摸底,明確改造的項目、區域、時間、投入和責任主體;對新城區的地下管網建設要全面提高標準,超前規劃,嚴格把關,堅決避免“建了挖、挖了建”的重復作業。
六是進一步加強湘江保護和治理。要堅持標本兼治,一方面按照守土有責的原則,實現排污口100%截污。另一方面,加快建設污水處理廠、實施雨污分流等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建好的配套設施要發揮效應,不能成為“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