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記者從長沙市市政設施建設管理局獲悉,《長沙城區受湘江樞紐影響的排水管網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獲長沙市發改委批準,今年下半年將全面進入排水管網工程改建階段,列入此次改造的48處排水管網工程,要求在2014年10月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全面蓄水前基本完成。
大壩建成后,現有一半入河排水管將淹沒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在2014年10月全面建成蓄水后,長沙城區常年水位將提高到29.7米以上,現有半數以上已建或規劃城市排水管入河管段將長期處于淹沒狀態,其排水能力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確保庫區建成后城市排水系統的排水通暢,避免淹沒狀態下水管網的維護清淤困難,長沙市政府決定,今明兩年由長沙市市政設施建設管理局牽頭,新建或改造受庫區蓄水影響的48處排水管網工程,以提高城區的排漬及防洪能力,避免設計標準下的內澇災害發生。
長沙市規劃設計院相關設計師介紹,按照長沙市排水規劃,對地面標高高于城市最高防洪水位標高以上的城區,雨水可以通過專門設置的雨水系統,利用地塊與外河水面高差,在汛期不通過泵站提升而直接將雨水排入外河,高排雨水系統的設置可以有效避免城區雨水全部匯集至城市低洼地區,即一般為標高低于城市最高防洪水位標高以下的城區,依靠排漬泵站機械提升再外排至外河的情況,不但有效節約雨水機械提升電費,同時更有效地提高了城市排水體系的高效低耗能運行。
二環內施工將盡量采用非開挖方式
長沙市市政設施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排水管網工程建設地點分布在長沙市芙蓉區、雨花區、天心區、開福區、岳麓區、望城區、長沙縣的沿江沿河城區范圍。該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長沙市城區范圍受庫區蓄水影響的排水主干管涵的改建;部分配套雨水收集設施的新建;部分城區排水堵點的改造;以及部分新建排水管涵的穿堤與涵閘工程;部分排漬泵站新建和改建。項目建成后可有效緩解改造建設范圍原有城市排水不暢、內澇程度,可提高城市排水的安全性。
改造工程按照不同城市功能區域劃分,采用相應的設計重現期和徑流系數取值,以實現城區雨水的“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規劃目標,減輕城市低排區排漬泵站壓力。同時嚴格按照湘江庫區水質保護要求,減少城市雨水排放系統對庫區水質的不利影響。對該工程中涉及二環以內沿江管涵穿堤及沿江道路,施工考慮盡量采用非開挖穿越方式,以盡量減少對沿江道路交通以及穿堤段已建風光帶的不利影響;同時對于城市景觀要求較高的堤段則改用隱蔽涵閘方式,以做到穿堤涵閘與沿江整體景觀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