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全市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專題會議召開。年底前將實現全市22條重點污染控制河流恢復常見魚類穩定生存所需的水質,并完成《關于海泊河、李村河 、樓山河流域截污工作情況的報告》中的各項工程。三大流域治理進展如何?11月2日,記者對治理情況再次進行了探訪。
整體進度
各區投5.6億清理河道
11月2日,記者聯系到了市政公用局建設管理協調辦公室主任李志鵬,他跟記者介紹了三大流域的治污截污和排水管網建設工作情況。“在排水管網建設方面,今年計劃在三大流域建設排水管網160公里,目前已開工建設137公里,占年度計劃的85.6% ;完工130.6公里,占年度計劃的81.6%。其中海泊河的主管網和支管網都已經鋪設完畢,進入收尾階段。”李主任介紹說,李村河的排污主管網也已經全線貫通。
#p#副標題#e#
李主任說,由于牽扯到舊村改造、大型工業企業搬遷等問題,樓山河的管網鋪設工作相對緩慢一些,還沒有實現全線貫通。“下一步的管網鋪設工作,主要是針對一些居民區的污染點源或個別工業企業。”
隨著管網鋪設的順利推進,河流的治污截污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李主任介紹說,截至今年10月底,三大流域共查出污染點源525處,已經治理完成497處,占總數的94.7% 。與此同時,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也得到大幅提高,海泊河流域約有97%的污水已截入市政管網 ;李村河流域約有95% 的污水截入市政管網 ;樓山河流域約有62%的污水截入市政管網。處于環膠州灣區域的14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項目也在快馬加鞭地建設過程中,大部分項目將在今年完成。
11月2日下午,記者還了解到,據市環保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22條主要污染控制河流中,24個監控斷面中達到要求的斷面有15個,占斷面總數的62.5% 。另外,市城鄉建設委及相關區市加緊實施了多項市區河道綜合整治和清淤工程。今年各區河道綜合整治投資約5.6億元,迄今已整治河道7.8公里。目前,海泊河上游、大村河上游整治已經完成,杭州路河、楊家群河上游、樓山河河汊公園等項目正按計劃推進,預計年底前完成。此外,還對市區河道(明溝、暗渠)實施了集中清理整治,共清理河道140條,投入資金約2億元。
工程探訪
A 水清溝:河道下游已設攔截壩
記者從四方環保局了解到,水清溝河道下游唐河路橋附近已設攔截壩,對污水進行截污,使污水進入唐河路管網 。“針對水清溝河入李村河口水質持續不達標的情況,我們從上游到下游加強監測,在八個監測點檢測中發現超標污染源的河段在開封路以下河段。”環保四方分局監察科的李軍主任告訴記者,設攔截壩的方案是經市政、建委多個部門溝通確定的。
據李主任介紹,開封路至唐河路一段市政管網老化嚴重,河道淤泥淤積嚴重,其他施工方式都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經過多單位以及施工設計人員的討論,四方區政府積極籌措,根據施工設計,此攔截壩將穿過海晶廠區河道來水、國棉五廠宿舍、四流南路二小等地方的生活污水進行臨時截污 。
B 海泊河:新發現7處點源正在治理
海泊河的綜合治理過程中,根據杭州路河至入海口河段的監測點源數據分析,發現10月份各項指標有所異常,影響了海泊河下游的整體水質。
市排水管理處在10月份對海泊河的地下暗渠進行排查時,果然發現了 7處新的污染點源。“發現新的污染點源后,有關部門馬上進行了對接,區政府已確定責任部門,正在進行治理。”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點源治理是由市政、建委、環保多部門聯合進行,治理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
據悉,海泊河四方區流域污染點源治理共115處,其中海泊河22處、李村河75處,水清溝河污染點源18處,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任務107處,占計劃總數的93% 。市北區流域污染治理也進入沖刺階段,完成總計劃的90%以上。
C 團島污水處理廠:1.8億元升級工程收尾
團島污水處理廠一級A 標準的改造工程,目前已開工七個月。記者從環保市南分局了解到,該工程進展順利并接近尾聲。根據設計,此次升級改造的投資約為1.8億元人民幣,范圍為增加一組新的曝氣沉砂池,改建小鼓風機房等。此外,據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新增的碳源投加間、除磷加藥間、深度處理車間,濾布濾池,紫外線消毒渠等的土建施工已完成90%,設備安裝已完成60% ;除臭裝置施工的前期準備正在進行中。
整項工程預計11月底全面投入使用,屆時,將全面提升市南區的污水處理能力。
D 李村河:排污企業建“一企一檔”制度
記者從李滄環保分局獲悉,近日,李滄區的各家排污企業都建立起自己一份獨特的檔案,“這份檔案是給李村河的水質持續達標工作上了一份保險。”工作人員生動地比喻道。
“我們根據環保局建立排污企業‘一企一檔’的要求,結合轄區情況,對轄區37家排污企業建立了‘一企一檔’的環境信息檔案。”李滄環保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此次建檔工作中,李滄環保分局對李村河沿岸以及轄區內各排污企業的環保檔案認真梳理,做到一個企業一個檔案,包括排污申報年報、月報、日常環境監察記錄等。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共建排污企業環保管理檔案46份,排污企業37家,做到一家企業一份管理工作檔案。”(記者:許瑤 尚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