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區海綿城市試點道路神農大道和老君大道全面開工,這標志著我市城市道路建設開啟了海綿吸水模式。
今年我市計劃完成兩條海綿城市試點道路建設任務,分別為市區神農大道(養生大道到銀杏路)和老君大道(養生大道到銀杏路)。作為我市首條海綿城市試點道路,神農大道目前已完成東側第二層改良土施工及西側第四層改良土施工,下一步將進行道路結構層的施工,預計今年7月初可以全面通車;老君大道于3月中旬開工,目前正在進行路基清表,預計到2017年底可以全面通車。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海綿道路”采用的工藝比較特殊,在道路的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隔離帶兩側,間隔使用已開槽的路牙石,雨水落到地面后,會迅速通過路牙石中的開槽,進入機非隔離帶,而機非隔離帶內部的綠地為下沉式綠地,整個綠化帶的覆土低于路面的15厘米至20厘米,可以在確保排水防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市區的積存、滲透和利用。這種方式可以使道路具有補充地下水、調節徑流和滯洪以及削減徑流污染物的作用,同時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此外,“海綿道路”的下水道口設置在綠化帶內,不僅有助于涵養水源,而且對凈化水質能起到很大作用。由于道路上的積水可以從路牙石預留的缺口排到綠化帶,綠化帶就成了一個蓄水池,起到蓄水作用。積水在排入河道之前,在綠化帶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