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信息報訊 “洱海全部恢復一類水質至少還需要投入30億元。”大理州州長何金平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地政府近10年來雖然已投入近30億元治理洱海,但水質恢復為一類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洱海邊緣不斷涌現的污染現象日益嚴重,洱海水質不斷下降,當地的漁業生產遭受重大挫折。1996年和2003年,由于嚴重的水污染,洱海兩次暴發藍藻。
藍藻暴發,進一步惡化了洱海的污染情況,洱海水質一度達到三類以下劣質水,洱海區域內的土著魚類遭遇生存危機,甚至有的魚類至今沒有恢復生長,整個洱海的水生態系統遭受重大損失。
為了恢復洱海水質,當地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并對洱海進行封海禁捕。據何金平介紹,近10年來,當地政府已經投入了近30億元資金進行洱海生態系統的恢復,洱海水質得到持續穩定的改善,已成為中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據統計,今年1至6月,洱海水質有4個月保持在二類,2個月保持在三類。“8月1日舉行的洱海開海節已成功舉辦了8屆,每年近10000噸的捕撈量從另一個層面也證明了洱海水污染治理的成效。”
何金平也坦言,“洱海要恢復一類水質,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告訴記者,整個大理、洱海流域的生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需要洱海還原到清澈見底,至少還需要30億元左右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