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特殊而又神秘的工種,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時常是半夜工作,天亮收工。他們手持儀器設備在道路上不斷地來回走動,側耳傾聽。他們的工作狀態幾乎沒有言語,常常是屏氣凝神,雙眉緊鎖。他們的小心謹慎被“不明真相”的群眾誤以為是鬼鬼祟祟,甚至被民警盤問。他們有個鮮為人知的名字——聽漏工。
埋藏于城市下方的供水管網被稱為城市的“血脈”,但是如果這些錯綜復雜的管網出現破損或裂縫,不僅影響了正常供水,也是對水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聽漏工就是通過一雙耳朵判斷地下管網是否漏水,并通過儀器設備的輔助找出漏點的工人。本期為讀者介紹的正是來自珠海水務集團斗門供水分公司、人稱“探長”的聽漏工——陳炳慶。
聽漏工干了整整十六年
提到陳炳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綽號——探長。因為無論哪里的水管出現問題,只要他一出馬,十有八九都能發現漏點,并且能夠準確判斷漏點所處的位置,為搶修工作提供關鍵信息。在斗門供水分公司,由5人組成的測漏班負責整個斗門區的管線聽漏工作,陳炳慶是班長。
1996年,當時已在供水部門工作多年的陳炳慶成為了斗門第一批聽漏工。“聽漏工作是一項技術活,需要細心、耐心、責任心,而且非??菰铮ぷ魇中量?。所以對人員的選擇也是要多方考量。”斗門供水分公司管道安裝維修隊副隊長羅耀南說,之所以選擇陳炳慶,是因為他“工作認真,能力強”。
十六年的工作經驗讓如今的陳炳慶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聽漏專家。他告訴記者其實聽漏這項工作主要依靠的就是經驗。起初他拿著聽漏棒四處聽來聽去,仍是一頭霧水。慢慢地聽多了,不同管材、不同位置以及漏點的大小所發出不同的聲音,都逃不過他的耳朵。如此看來,他的工作與醫生倒有幾分相似——都是負責診斷找出問題,而且都是經驗越豐富就越權威。
平時,陳炳慶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檢查管線。由于管轄區域很大,幾名聽漏工不可能對每一寸管網都進行檢查。所以他們主要是通過檢查沙井和雨水渠來進行初步判斷,每到一處便打開井蓋,查看的同時使用聽漏棒放在閥門上聽漏。“比如說最近天氣晴朗,但是路邊雨水口可以明顯看到有小水流。基本上就能確定附近肯定有水管漏水。”陳炳慶說。
此外,陳炳慶每個月還要用兩三個夜晚去檢查自己管轄區域的供水管網。由于聽漏需要極為安靜的環境,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附近有行人走過或車輛經過時都會影響判斷,刮風下雨也無法準確聽到漏點,所以他們一般都是選擇晚上至凌晨工作。“檢查的時候每天要走近10公里的路,腳有時候都磨出泡了。”但是令陳炳慶意想不到的是,夜間查漏時經常會有巡警上前盤問檢查證件,有時附近的居民看到后以為是偷井蓋的還會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