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開的滇池治理省、市聯席會議透露 出入湖河道污染狀況有降有升 滇池水質雖未發生根本性改變,但總體保持穩定,部分污染指標下降
在“十一五”只剩不到5個月之際,滇池治理省、市聯席會議昨天對滇池治理“十一五”項目進行初步盤點:列入規劃的67個治理項目已完成43項,在建23項;滇池水質雖仍未發生根本性改變,但水質總體保持了穩定,部分污染指標略有下降。
會議其實也是滇池污染治理指標一次較為全面的發布。
從會議上還獲悉,昆明市政府開展舉報違法排污獎勵工作,今年以來分2批對29個排污案件共33人兌現了1.1萬元獎勵。
“十一五”完成投資115億元
滇池治理肯定花錢,那么,“十一五”期間花了多少錢呢?
副市長王道興在聯席會議上匯報,2006年至今共完成投資115.18億元,這也就是滇池治理5年間花出去的錢。當然,這還不是“十一五”期間花錢的全部,因為“十一五”正在建設的項目還未完。
滇池“十一五”規劃共67個項目,估算投資183.3億元,其中65個項目投資92.27億元,環湖截污54.4億元,牛欄江-滇池引水工程36.63億元。截至目前共完成43項、在建23項、正在開展前期1項。截至目前,65個項目和滇池環湖截污累計完成投資115.18億元,其中65個規劃項目80.38億元;環湖截污工程34.8億元。
聯席會議要求,對“十一五”未完成項目,現在要倒排工期,一項一項予以清理,確保全面完成。滇池治理“十二五”期間,預計還將投入300億元治理資金,目標是要使滇池休養生息。
滇池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花了錢,做了工作,滇池治理的效果怎樣呢?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專家督導組組長牛紹堯,用一句話予以概括:“滇池水質仍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據昆明市政府匯報稿,“十一五”期間,特別是2008年以來,滇池主要污染物濃度穩定并有所下降。2008年與2007年比較,草海、外海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分別下降了2.6%、1.7%。2009年滇池水質總體保持穩定,與2007年相比,部分水質指標明顯改善,草海、外海的化學需氧量分別下降了22.4%、22.6%,外海主要超標項目總氮下降29.2%,接近五類水標準。2009年滇池總體水質雖仍為劣五類,但其中5個月的外海水質已達到五類標準。
草海水質仍為劣五類,重度富營養。與去年同期比較,草海綜合營養狀態指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05%,水體透明度的平均值較去年同期上升了55.8%,總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和葉綠素A均有所下降。
2010年1-6月,外海水質仍為劣五類。與去年同期比較,綜合營養狀態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08%,水體透明度的平均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2.5%,主要污染物總氮、總磷和葉綠素A的平均值均有上升。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平均值有所下降。
河道污染狀況有降有升
河道處于滇池的上游,河道治理與人們的生活也更加切近,入滇河道的治理效果市民有目共睹。但聯席會議用數據提醒人們還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在有的河道污染顯著下降的同時,也有河道污染在顯著上升。正如牛紹堯所說,滇池治理目前進入全面攻堅階段,截污仍是重中之重。
據匯報稿,2010年1-6月監測的38條主要河道中,除盤龍江斷流外,8條入湖斷面水質達到階段保護目標要求,其中冷水河、牧羊河水質為二類,洛龍河為三類,柴河、東大河、老寶象河為四類,撈魚河、馬料河為五類,出湖河道螳螂川及其余28條入湖河道入湖斷面水質均為劣五類。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等。
與2009年同期比較,38條主要河道中,冷水河、洛龍河、牧羊河水質屬優良,盤龍江斷流不作比較,13條河道水質污染程度顯著減輕,占總數的32.4%,分別為新寶象河、大觀河、馬料河、西壩河、金家河、烏龍河、海河、茨巷河、大清河、老運糧河、六甲寶象河、老寶象河、螳螂川;4條河道水質污染程度不變,分別是船房河、柴河、五甲寶象河、古城河;3條河道水質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分別是王家堆渠、枧槽河、太家河水質污染程度有所加重;13條河道水質污染程度顯著加重,分別為金汁河、南沖河、蝦壩河、中河、撈魚河、白魚河、大河、采蓮河、小清河、東大河、姚安河、老盤龍江、廣普大溝。
確保牛欄江三類水質進滇池
預計2012年牛欄江水將引入滇池。牛欄江跨昆明和曲靖兩市,其中昆明市的污染負荷占牛欄江的66%,曲靖占33%。為確保調入的牛欄江水為三類水質,除牛欄江沿線治理外,云南擬立法保護牛欄江。同時,牛欄江水引入昆明,各河道調配計劃已在擬定中。
今年以來,市縣環境監察部門監察牛欄江流域企業121家,并對6家違法企業進行了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