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法晚聯合報道 最熱的日子里,住在通州梨園、果園附近的居民卻不得不為水傷神--很多六層住戶家出現水流變細,甚至無法正常用水的情況。
去年同期,本報就關注過此事。時至今日,當初的解決方案沒有了下文,居民家缺水的現狀越發嚴重。
現象
要想做晚飯上午就得備出水
王桂珍,作為藍調沙龍小區8號樓某住戶家的保姆,對于夏季高峰時段用水難深有體會。
每天在雇主下班前做好晚飯,王阿姨就要在上午9時到11時間接出滿滿一桶水。這樣,到了傍晚才能洗米、洗菜。
"等到下午五六點,接盆水都得用5分鐘。"王阿姨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忘了提前備水,情急之下只能用飲水機里的礦泉水煮了頓餃子。
因為高峰時段水量過小,新華聯家園小區五六層的不少業主都無法洗澡。
住在新華聯家園小區27號樓6層的業主吳女士說,從結婚到現在的5年間,夏季高峰用水難越來越突出,到今年最嚴重--連熱水器都打不著,她和孩子只能等到夜里十一二點水流正常了再洗澡。
"西北"最缺水被喻為"上甘嶺"
通州梨園、果園地區高峰時段自來水流量小,會小到什么份兒上,居民們都給分好了級。
張林,是站前巴黎小區的2層住戶。7月27日晚6時許,記者在他家廚房看到,從自來水管流出的水只有小手指頭粗細,且水柱沒有任何力量。
如果以張林家為起點,越往西北的小區,水流小的情況越嚴重。
住在阿爾法小區3層的史先生稱,今年夏天用水高峰,自來水流量就像筷子粗細。
這種情況在翠屏北里和新華聯家園最為明顯。
說起此事,翠屏北里11號樓5層的李大爺比劃著告訴記者,他家的自來水在用水高峰時段尚不及松針粗。
下面樓層已然如此,6層住戶更是苦不堪言。新華聯家園和翠屏北里一帶已成了居民口中的"上甘嶺"。
記者連日來走訪的近20個小區中,有用水問題的就有11個小區,其中包括新華聯家園、旗艦凱旋、翠屏小區這樣的近百棟樓的大型社區。
假設以這11個小區中平均每個小區有20棟六層板樓,每棟樓6個單元計算,僅五六層就有5000多戶受水流小的困擾,而這還僅僅是記者的保守計算。
自想轍解決完全行不通
為了解決水流小的問題,居民想盡了辦法,提前備水、到下層鄰居家或物業接水、用飲水機內的水,一位住在巴克寓所6層的業主甚至在自家安裝了水泵,不料水泵噪音讓樓下的鄰居吃不消。
"以后洗澡只能到運河里去了,喝運河水,被迫做地道通州人。"很多住在梨園、果園附近深受其害的業主們調侃道。有業主則表示以此為由不繳納物業費,但這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通州人缺水感言
#p#副標題#e# 通州也學習密云,建一個水庫吧……
下雨了,趕快洗澡去。
可以去東關的運河里洗澡呀,拿上搓澡布、肥皂,免費的。
咱們小區團購抽水泵吧。
7月27日晚8時,在新華聯家園南區一住戶家中,衛生間的自來水開關開至最大時,水流只有小手指頭般粗細
物業稱無奈
供水不足無力解決
面對業主們的抱怨,物業公司也很無奈。
新華聯家園、站前巴黎等小區物業表示,入夏以來曾多次接到相關反映,但問題出在用水高峰時段市政自來水的供水量嚴重不足,導致水壓減小,他們無力解決。
此外,物業公司還提到,10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都有單獨的水泵,因此可以保證水壓,而6層住宅都是直接使用市政管線,當水量減少時就會出現類似問題。
數訪水務部門
本報曾關注一年來問題越發嚴重
2009年7月15日,本報曾以《通州發展快供水超負荷》為題報道了盛夏季節通州出現的供水問題。
據介紹,通州地勢低平,不利于儲水,且梨園、果園一帶人口增長過快,所以缺水最明顯。
時任通州自來水公司辦公室主任的王先生曾介紹,為解決缺水問題,他們已上報有關部門在該地區增打一口壓力井,但是并未透露打井及見效時間。
然而,在本報報道一年后,高峰期的缺水問題不僅發生在五六層的住戶,現在正向三四層甚至二層住戶家蔓延。
市自來水集團供水達極限規劃問當地
帶著如何解決通州夏季用水難的問題,近兩周來,記者聯系了市自來水集團并多次走訪了通州自來水公司和區水務局,卻發現各部門對此事都不愿開口。對于此事,市自來水集團承認,目前向通州供水的水量已達到極限。至于未來是否有解決的方案,對方卻表示尚不了解,"此事應咨詢通州區水務局等部門是否有規劃"。
區里兩單位近一周尚未給回復
近一周時間里,記者兩次來到通州自來水公司,并提交了采訪方案。但公司拒絕記者進入辦公樓。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不接受采訪,也不告知主管領導的聯系方式,甚至拒絕轉達采訪目的。
#p#副標題#e# 在通州區水務局,記者遇到了更為滑稽的一幕。辦公室工作人員起初以"水務局只管理江河湖泊水,不管理自來水"為由拒絕了采訪。
但當記者在其辦公樓前的宣傳牌上發現"居民用水供水是水務局的職能之一"后,對方又改口須先明確采訪方案。
提交采訪方案后,7月28日,對方終于表示供排水科的張科長可以接受采訪。但張科長又以局長未批準為由不透露任何情況。
截至今晨,記者也未得到對方的任何電話回復。
隨后,記者又以市民的身份咨詢了上述部門,同樣無果。
已知規劃
解渴還要等上三四年?
老通州人王師傅說,上世紀80年代末,通州4層樓以上的很多住戶也曾出現盛夏用水難的情況。直到2003年從朝陽區新引了一條供水管線,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難道新一輪的用水難又要持續10年?
記者了解到,位于朝陽區定福莊、能給通州“輸血”的北京市第十水廠已進入拆遷階段,力爭在11月份開工建設。
按照當初的規劃,其建設周期約為3年,這意味著最快到2013年它才能為通州“解渴”。
此外,按照計劃,到2014年,南水北調工程將實現向通州供水。
但是,未來兩年仍將有數以萬計的人口在通州落戶。未來兩年的夏天,通州人將怎么過?
記者手記
煎熬和堅守的差別
通州水資源緊缺,這事人所共知。我們無非想知道,通州的供水問題,有關部門在采取怎樣的措施,何時能起到作用?
其實,百姓的“吃苦”能力很強,也愿意理解“解決問題需要時間”。但煎熬和堅守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前者充滿焦慮而后者滿懷希望。
不久前,通州的人代會上提出,要將通州的部分地區打造成“不夜水城”。這讓身處缺水區的居民理解起來,確實有點困難。
我們更愿相信通州的有關部門屬于務實者,在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前,不愿張揚。
既然“不夜水城”的概念都提了,居民家里夏季缺水的問題肯定要優先解決。適當的透露一下,讓老百姓多一點信心和理解,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