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如何喝上放心水,如何保護閩江水源安全,如何確保老舊小區(qū)二次供水不受污染……水安全問題成為今年市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昨日,鄭書鴻、陳春榕、陳長欽等市人大代表就用水安全分別提出“確保西區(qū)水廠取水口閩江水質質量”、“開辟福州飲用水新水源”、“城區(qū)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建議。
焦點一:
確保西區(qū)水廠取水口閩江水安全
市民聲音:家住工業(yè)路博美詩邦小區(qū)的陸先生說,他在閩侯荊溪鎮(zhèn)一家企業(yè)上班,經常進出甘洪路,他發(fā)現在福州西區(qū)水廠取水口上游3公里永豐段污水沿著甘洪路流入閩江,遇到下雨天,污水四溢。隨著附近企業(yè)的增多,居民也越來越多,產生大量的生活廢水直接流入閩江,讓人擔心福州取水口的水質安全。
記者調查:昨日下午,記者沿著福州西區(qū)水廠洪山橋原厝取水口往閩侯縣城方向行駛了三四公里,就到甘洪路永豐段,這里位于荊溪鎮(zhèn)永豐村境內。據附近居民介紹,隨著近幾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拆除原厝以及上下店沿江的建筑物,而且江邊居民堵塞了污水管道,這里的水質有所提高,但是有一個重大的污染源被忽略,這里的污水時常流入閩江,進而污染取水口。記者發(fā)現,隨著此處工業(yè)園區(qū)的發(fā)展,外來人口逐漸增多,該處很多企業(yè)及生活廢水沒有流入污水管道,而是直接流入閩江。
西區(qū)水廠洪山橋原厝取水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西區(qū)水廠高峰期從此處取水達80萬噸,低峰期也有70萬噸。工作人員表示,西區(qū)水廠出廠的水每天檢驗的各項指標均合格,市民可放心飲用。
代表建議:市人大代表陳春榕說,西區(qū)水廠擔負著全市近% 60的用水供應量,保護這里的水質關系到全市人民的健康安全。如果每天有污水流入閩江,影響到取水口水源,那么就應引起有關部門注意。她對保證西區(qū)水廠水質穩(wěn)定并提高等級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大儒世家小區(qū)的污水管要接入甘洪路市政管網,引到祥坂污水處理廠;二是上游3公里永豐段污水最好沿著甘洪路接入祥坂污水處理廠;三是軟件園等片區(qū)的污水也應接入污水管網。
部門回應:市建委表示,3年前建設部門在梅亭溝靠近入江口位置建設截污措施,在大儒世家附近建截污閘,把污水攔在閩江入口前,用國光泵站將污水抽到市政排污管道。不過隨著城市的發(fā)展,現有泵站、排污管道承載能力有限,污水量過大時也無能為力,超過排污承載能力的污水只能排入江中。
福州市水務管網維護公司副總經理劉偉表示,相關部門在規(guī)劃中已在大儒世家周邊設計了一條主排污管,全長近1公里。目前該工程正在施工,沿著甘洪路的污水最終將會到達金牛山泵站進行處理。
焦點二:
開辟飲用水新水源
市民聲音:市民陳先生反映,由于受到污染,閩江一些河段出現死魚現象。城門、義序水廠等多個水廠的水源地都曾受到“咸潮”的威脅。希望加強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并開辟飲用水新水源。
記者調查:目前福州市區(qū)6座供水廠的水分別來自閩江和敖江塘坂水庫。近年來,無序采砂造成閩江取水口水位逐年降低,在我市最大的水源地原厝,枯水期最低水位從2005年的1.8米降到現在的1.3米。水位降低后,閩江水源地受潮汐影響加大,內河污水、咸潮一度上溯到水源地影響水質。塘坂水庫是福州的第二水源,主要向東區(qū)、東南區(qū)水廠供水。敖江塘坂水源為水庫水,水體交換能力差,容易產生水體富營養(yǎng)化。此外,我市早期建設的老舊小區(qū)內部供水管道設計、建設大部分不規(guī)范,供水管道老化、腐蝕、生銹,直接影響用水安全。
代表建議:陳長欽等7名代表認為,保護水源治理水源污染的重要性應引起政府的重視。多年來大量的非法采砂造成閩江的生態(tài)破壞,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在閩江上游另辟新的更加安全的水源。同時,要增加取水口的檢測項目,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
部門回應:針對代表建議,昨日記者連線市城建部門相關負責人,據介紹,我市計劃開發(fā)大樟溪作為福州第三水源,將雙水源供水提升到三水源供水。目前,大樟溪已被列入閩江北水南調(平潭引水)工程規(guī)劃,遠期規(guī)劃后備引水50萬立方米/天~90萬立方米/天。此外,我市將新建飛鳳山水廠、擴建東區(qū)水廠,南臺島供水將實現自給。
焦點三:
城區(qū)二次供水設施改造
市民聲音:家住鼓西路16號省冶金宿舍一居名民反映,該小區(qū)部分居民10多年喝黃水,請專業(yè)人員檢測,發(fā)現自來水的鐵和鋁含量都超標。
記者調查:這是很典型的老舊小區(qū)的二次污染問題。目前我市城區(qū)共有6座水廠,日供水總能力達到142萬噸,市政給水管網總長1824公里,自來水的戶表改造和接收小區(qū)地面管網約新增管道300公里到400公里,現在自來水用戶已達到73萬戶,需要改造的有30萬戶,現已改造17.6萬戶,剩下12萬多戶的工作量還比較大。
代表分析:市人大代表鄭書鴻說,自來水安全涉及千家萬戶,目前自來水的檢測標準由原來的35項增加至106項,但二次供水及管網末梢水質有時達不到飲用水的安全標準,已成為當前供水的重要難點。
代表建議:為了加快城區(qū)二次供水的改造,提高飲用水質量,鄭書鴻代表建議加快更新建設速度,讓給水管網每年結合道路改擴建或其他市政工程項目進行管網改造,對一些不能隨市政同期改造但又可能對水質造成嚴重影響的管段,尋找新的技術手段,通過非開挖施工、襯管修復等技術予以改造;加快管網改造速度,降低漏耗并提升管網水質,全面更換不合格的管材和儲水設施;結合城市規(guī)劃,改善建設模式,預留市政供水設施用地或者在舊城改造中增設集中增壓站,減少二次儲水設施的數量,減少被污染的概率;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完善管網監(jiān)控系統(tǒng),時時掌握水壓、水質變化情況,及時處置各類問題;完善各類預案,提高應急應對能力,提升維修工藝,引進高新裝備機具,提高搶修效率和搶修質量;戶改工作和舊城區(qū)改造一并開展,結合城市老舊小區(qū)改造工程,將戶改的小區(qū)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統(tǒng)一施工,減少對群眾生活的影響,加快戶改工作進度;建議市財政加大管網投資資金,加大對管網改造財政資金補貼力度,把我市灰口鑄鐵管、水泥管分期分批全部改造。
部門回應:據城建部門介紹,未來幾年我市擬每年投入3000萬元改造10公里管網,爭取在5年至10年內基本完成供水管網改造。
如何保證老舊小區(qū)用水安全?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全市老舊小區(qū)都須通過一戶一表改造解決終端水質問題。據了解,市自來水公司2004年開一始戶一表改造試點,2005年全面啟動,目前已完成17.6萬戶的戶表改造任務,但有不少用戶主動申請戶改的意愿不高,該負責人呼吁還未戶改的老舊小區(qū)用戶盡快到市自來水公司申請一戶一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