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3年,“水”成為了溫州的關鍵字。去年溫州市水利投資達126億元,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各項投資居浙江省各地市第一。龐大的數字后面是溫州市政府對水問題的重視與決心。
溫州市長陳金彪在近日美麗水鄉建設“百億工程”開工儀式上說,溫州因水美而興,又飽受水旱災害之苦。
的確,在臺風重災區溫州,每年的防洪減災成為水利部門的重中之重。此外,“請局長下河游泳”凸顯的水污染問題,也把“治水”推上了風口浪尖。
“內澇”一去不復返
溫州有幾大有名的澇區,永嘉縣上塘鎮、市區三溪片區皆在其列。
上塘,是永嘉縣城,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形似盆地,排澇標準低,歷來是全省防洪減災能力最為薄弱、洪澇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淹水頻率近乎于“年年遇”。
去年“菲特”臺風正面襲擊溫州,全市直接經濟損失達72.69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10月份登陸大陸的最強臺風。然而,逢臺必澇的永嘉縣城上塘出現了歷史上首次未受淹,面對強臺風,永嘉縣城的居民終于結束了被水淹、淌水過的日子,松了一口氣。
“溫州水利部門投資7.07億元建成的三塘隧洞分洪應急工程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溫州市水利局規劃處處長陳木永說。
“該工程由鵝浦、中塘、下塘排洪工程組成,總長8810m。在汛期,能利用潮汐功能開啟閘門,三支流78%的洪峰流量將直穿隧道而過匯入楠溪江。”溫州市水利局規劃處副處長婁一青介紹道,該工程使永嘉縣城排澇能力標準從不足3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標準。
此外,在“菲特”期間首次實戰就建奇功的還有市西向排洪工程,在43小時內累計排澇200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200個九山河的水量,讓三溪片告別了內澇“重災區”的頭銜。
治水擺上重要位置
“如今,治水已經擺上了重要位置。”溫州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振勇表示。
一周前,王振勇剛剛為“泛舟塘河行”活動授旗,專業水質化驗員泛舟全長約33公里的塘河,抽取各個河段的水樣作監測。他希望由此激發全民治水,讓塘河重現水清、岸綠、景美。
不僅如此,美麗浙南水鄉建設“百億工程”也在近日開了工。當天開工的25大工程總投資為136億元,浙南水鄉正式從理念步入了實施期、建設期。其中,投資2.3億元的溫瑞塘河沿河景觀及水鄉文化提升工程,包括了塘河文化公園二期、荷塘月色城市公園、謝靈運公園及沿河博物館群等一系列公園,計劃于2016年建成。
去年10月,溫州召開了全市美麗浙南水鄉建設動員大會,以治水為突破口啟動美麗浙南水鄉建設,計劃用八年時間實施千億系列工程。記者從水利部門了解到,自啟動以來,全市已開工“五水”共治工程11個,投資45億元。
此外,市水利局在珊溪水源保護的經驗成功入選2013中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水利投資連續兩年全省第一
“2012年溫州水利投資86億元,2013年投資126億元,溫州已連續兩年水利投資成全省第一。”王振勇表示。
據了解,2013年全市共實施水利重點項目159項,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26億元,同比增加46.5%。
今年,溫州建設美麗水鄉總體計劃投資164億元,包含水利投資106億元。其中,計劃投資17億元全面完成河道生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使全市河道水生態有較大程度的改善。(黃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