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日趨嚴峻和復雜的水污染防治問題,水利部在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中制定了水功能區納污紅線管理目標,規劃在2015年全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60%以上,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顯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這是記者從今天在清華大學開幕的“2011中國水戰略與水安全”高層論壇上獲悉的。
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大會特邀報告《中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科技支撐》中指出,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建立兼顧水質、水量和水生態的水功能區綜合監管技術體系,研究提出水功能區水質、水量及水生態評價標準,系統建立水功能區階段水質目標與入河排污口入河污染負荷管理目標的關聯關系,完善水功能區水質目標分階段的動態管理方法,基本形成合理的河湖健康評價評估指標體系等。
胡四一強調,保障防洪安全、解決水資源短缺、改善水環境和水生態已經成為我國水利長期而艱巨的重要任務。在未來的水資源研究中,要高度重視宏觀戰略問題的探索,在更大的時空尺度上研究水、生態系統、社會經濟之間的關系;要高度重視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以及社會、人文科學的交叉、融合與滲透,綜合性、創造性地解決中國水問題;要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水利信息化帶動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由中國工程院和水利部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水戰略與水安全”高層論壇,是在全球水問題突出、我國水利改革發展要求迫切的大背景下召開的。本次論壇在對水利當前發展情況和關鍵問題進行總結的同時,將圍繞水利改革發展的焦點問題,從“水能開發與低碳經濟”、“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洪澇防治與江河治理”、“水管理與水安全”、“水利教育與科技創新”五個議題展開討論。